第1441章 全体官员上奏,只为加入修撰永乐大典 阅读至0%

第1441章 全体官员上奏,只为加入修撰永乐大典

书名:宋隐朱元璋 作者: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5-13 07:09
    朱棣和宋隐、朱高炽三人都吃了片刻,朱棣才开口。
    “编撰典籍,这是大事,咱必须仔细挑选人选,宋师可有推荐?”
    宋隐点头,“我毛遂自荐,如何?”
    朱棣惊讶地看向宋隐,“宋师也要担任监修?”
    “是的!”
    宋隐认真点头。
    朱棣又问,“还有别的吗?”
    宋隐思索片刻才开口,“我觉姚广孝对于佛、儒、道几家都颇有研究,可以担任监修。”
    “还有德高望重,博学多闻的暴公,他人在京城也有时间,可担任监修。”
    朱棣安静地听着,没想到宋隐就提了两人就没有了,当下忍不住询问,“没了吗?”
    “没有了。”
    宋隐微微颔首。
    朱棣颇感无奈,“宋师就只是推荐跟你关系好的这两人?”
    宋隐笑了笑,“举贤不避亲!”
    “暴公和姚广孝这两人我跟他们接触较多,也熟悉他们的品性和才华,所以推荐他们。”
    “其他官员我并不熟,也不知道他们品性才华,编撰典籍关系着文治大事,我不能随意推荐。”
    宋隐说着,似乎想到什么,再次开口,“你若觉得我推荐的人太少,那么我再推荐礼部尚书。”
    “还有内阁的方孝孺、王伟光、李文卫他们,也行。”
    宋隐跟李文卫和王伟光较为熟悉,而方孝孺无论怎么说能力是有的,他们为监修,不会有人不服。
    “哦!”
    朱棣轻轻颔首,没有点评这些,而是询问,“宋师认为谢缙怎么样?”
    宋隐思忖片刻,“谢缙幼时称为神童,现在又是公认的人才,可担任兼修。”
    朱棣皱眉看着宋隐,“那么监修是不是太多了?”
    宋隐愣了片刻,缓缓点头,“确实如此!”
    朱棣想了想,“那就把那些人分流几个去当总编或副总编吧!”
    “也行!”
    宋隐不假思索地点头。
    朱棣有些无语。
    “那该如何细分?”
    宋隐微微一笑,“这种大事还是你来决策,我不好胡乱给意见。”
    朱棣安静地看着宋隐。
    宋隐轻笑,“你也知我向来出主意,速度挺快。”
    “可真正细分具体流程,我就没多大主意了。”
    朱棣怔了片刻,“宋师一如既往地偷懒!”
    宋隐呵呵笑了,“你别误会,主要是我一接触这些事就头疼。”
    朱棣无奈地摇了摇头,“那么,我再自己想想。”
    “皇上英明!”
    宋隐随口奉承一句。
    见状,朱棣也不想再跟宋隐争论此事。
    宋隐看没什么事了,也是直接告退。
    等宋隐走后,朱棣向朱高炽看去。
    “炽儿可还有推荐的人?”
    朱高炽想了想,“父皇,儿臣推荐六部尚书,还有黄淮、杨荣、胡俨、金幼孜等人。”
    朱棣眸光一闪,脑海里想着这些人的情况,“他们都是翰林编修,参与编撰典籍,可行。”
    另一边,宋隐出宫后就直接回府。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不用想他都知道,随着编撰典籍一事传开,朝堂上下,甚至各州府的名家大儒,都眼冒精光盯着京城。
    好在,他的目的已经达成。
    接下来,他肯定不会让自己置身于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当中。
    “父皇,六部尚书以及六部侍郎、郎中都奏请参与遍撰典籍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光禄寺卿、大理寺卿、鸿胪寺卿等左右上卿也上了折子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督察院左右都御史,以及左右副都御史也上奏了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翰林院以及内阁等人也都请奏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国子监祭酒、监丞等人也都请奏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钦天监、中书科、道录司……还有各州府官员,以及获得功名还没有官职者,都寻找各方门路前来奏请……”
    金銮殿内。
    朱高炽几乎每日都带着内侍,抬着几筐奏折过来,跟朱棣禀报。
    “现在自荐的有多少人?”
    直到过了大半个月,感觉自荐的人差不多了,朱棣才开始过问此事。
    朱高炽当即禀报,“回父皇,把各州府官员和有功名的人算在内,已经有三万九千余人。”
    “那么多人吗?”
    朱棣感慨了一下,旋即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足够了!”
    朱高炽神色大喜,“父皇,那儿臣就开始选拔了。”
    “可以!”
    朱棣微微颔首,“《永乐典籍》广泛采纳天下书籍,涉及天文地理,阴阳医学,卜卦技艺等知识,需要整理编撰许多书籍,所需人手必须足够。”
    “你从这些人员当中精选出三千八百人,这些人虽然才华高低不一,可用于编撰大典也已经足够。”
    “重点考核品性、声望以及时间,精力。”
    “父皇,儿臣知道了。”
    朱高炽一脸严肃地应下。
    朱棣继续,“监修十人、总编八人、副总编四十人、都总编一百八十人……”
    “参与编撰典籍者,可以查阅并使用京城皇宫藏书阁书籍。”
    “还有北平府书院里的藏书,也可以调用。”
    “再通过报刊发布通告,征集皇宫跟北平府书院没有的书籍。”
    朱高炽连连点头,“是,父皇!”
    朱棣强调,“既然要编撰典籍,就要把典籍按照圣书规格来编撰。”
    朱高炽再次点头,“父皇放心,儿臣会亲自挑选参与人员。”
    “而且还会让各地百姓和商贾进行调查。”
    “很好!”
    朱棣淡淡点头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王爷!”
    孙怡领着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,过来拜见宋隐。
    “韩大夫!”
    看到韩奭,宋隐有些惊讶,本能地后退了几步。
    “韩奭参见王爷。”
    好在,韩奭了解宋隐的习性,踏入大厅后并没有再往前走,而是离宋隐还有一米的地方就开始行礼。
    宋隐有些纳闷地询问,“韩大夫,怎么来了?”
    韩奭左右看了看,才小心谨慎地回复,“回禀王爷,小的似乎成功了。”
    宋隐神色一喜,随即又问,“是什么成功?”
    他让韩奭研究的东西太多,也不知这次是什么研制成功?
    “是牛痘!”
    韩奭压低了声音。
    “天花?牛痘?”
    宋隐当即大喜,连忙询问,“确定成功了?”
    “回王爷,确定成功了!”
    韩奭重重点头,说着撩起袖子把肩膀露了出来。
    见状,宋隐瞳孔一缩,也不再忌惮韩奭身上是否有病菌,直接走过来查看。
    韩奭肩膀上,出现了一个小拇指大小的疤痕。
    宋隐倒抽了一口冷气,“你种自己身上了?”
    “是的!”
    韩奭点了点头。
    网页版章节内容慢,请
    阅读最新内容
    请退出转码页面,请
    阅读最新章节。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