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海王村巧遇 阅读至0%

第20章 海王村巧遇

书名:四合院的闲鱼生活 作者:买鱼不论钱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6-03 05:36
    往外走着,郑晓宝心里暗笑:三位主事儿的大爷,即将迎来新任务。这大院里,晚上又要有大会可以召开了。
    “晓宝,哪儿转去啊?”何雨柱在院子里假做锻炼身体,笑呵呵地发问。
    “去琉璃厂那边转转。”郑晓宝回应着说。
    “傻柱,你老傻乐什么啊?”秦淮茹刚送走堂妹秦京茹,见到何雨柱此时非但不怨恼,反而满脸笑容,就奇怪地问。
    向许大茂家的方向努努嘴,何雨柱笑着说:“有乐子看,高兴一会儿还不行。”
    一边是总热心帮助自己的何雨柱,一边是手下留了情的许大茂夫妇,此时的秦淮茹,情感的天平虽然还在何雨柱这边,但现实的态度却不能清晰了。
    向后院的方向看了一眼,她脸上尴尬地笑了笑,就要回屋去。
    “傻柱,这么开心啊?”贾张氏心里带着对秦淮茹和一大爷易中海的恼怒,脸上带着对何雨柱的极度热情笑容。
    知道婆婆这是有意拉一个打一个,秦淮茹瞥了她一眼,回去了屋中。
    “当然啊!”何雨柱伸了个懒腰,“恶人有恶报,大快人心啊!”
    贾张氏原本也暗自提防何雨柱和自己的寡妇儿媳有染,今天却毫不介意似的:“傻柱,今个中午一起吃饭吧。”
    何雨柱连忙警惕地说:“我想和晓宝出去转转。”
    “别转了,我前几天买了两块猪皮,刚熬好晾着呐。肉皮冻儿下酒,怎么样?”贾张氏很懂得好喝一口儿的何雨柱的心思。
    立即被勾起了馋虫,何雨柱笑呵呵地说:“得嘞,就是它了!熬肉皮冻,您可别放一大堆黄豆,那就成了豆酱了!”
    “不能,不能,纯肉皮冻!”贾张氏笑着说,但是眼神紧盯着他。
    不用说,她这意思是她出了肉皮冻,你傻柱该出什么?
    “呵呵,我还有三斤标准粉,咱中午就吃白菜馅饺子。不过咱可说好了,没钱买肉啊!”何雨柱提供着自己建议。
    “没事儿,花生米炒好了,碾碎后放进馅里,跟肉一个味儿!”贾张氏不介意地说。
    “好家伙,我那花生米还没吃完呐!不是说都吃了吗?”何雨柱无奈地说。
    “我自己去转转玩。”郑晓宝看着他们这热闹的场面,笑了笑就自顾推车走出了院子。
    琉璃厂原来的地名叫作“海王村”,元明的时候是烧制琉璃瓦的地方。明代扩建京城,把这个工场搬到了门头沟。
    后来,这里逐渐成为书画古玩的玩赏、买卖的聚集地。
    《呐喊》的作者,也曾经经常到这里来淘货。当然,他买到的多是纯粹的玩意儿。
    这个时代,因为有许多老文物爱好者转为了官方古玩、书画店的负责人,店铺里的古玩和画作,因此大多是真品、精品。
    价格?只能令后世的人垂涎三尺——几十元就能买到名家大作。
    这里面,自然是有当时收入水平低的原因。但也因为还没形成收藏的热潮,这是最大的原因。
    把自行车存进了存车处,郑晓宝进了丰宝斋。
    既有古时候的存画,也有近现代名家之作,悬挂或陈放在店内各处。
    需要注意的是,也正因为名家高手都汇集到了这些古玩店中,此时的仿造水平也高得惊人。
    仿造这些,既有追求有趣逸致的因素,也有让普通买不起真品的消费者,可以得偿夙愿的缘由。
    总之,以齐白石的画作为例。仿造的画作,连他老人家在世时,自己亲眼看到后,都一时难以辨清。
    郑晓宝有辨别能力,当然恨不得把店内名作“一卷而空”。
    这首先是不切实际的。再有,贪心应该有个尽头。
    另外的客观事实就是,无论是古董还是名画,都是物以稀为贵。
    不必多说。郑晓宝对这些名画古玩,肯定是爱不释手。
    花了三十元、六十元,买了两幅不同平尺的,齐白石老先生的花鸟画,他走出了店铺。
    找个没人的角落,他把两幅画作立刻送入了空间:这两幅画,几十年后的价格是几千万,合起来过亿。
    以这样的形式,他先后购买了吴冠中、黄宾虹等人的几幅画作。价格不用说,说出来都是令人惊掉了下巴。
    后世会是怎么价格?
    真品肯定是难得一见。这些名家画作网印画的价格,已是数千,乃至上万。
    买了几幅画,他到附近的小饭馆里,点了一碗牛肉面。
    交了三毛五分钱和三两粮票后,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摆在了他的面前。
    先把上面四五片厚牛肉吃下——这几片够后世的拉面店一二十碗牛肉粒的量了,他再把面条连汤带水地送进肚里。
    吃饱之后出了一身汗,他休息一下,再走去逛逛古玩店。
    淘换这个就需要格外注意了。
    这时候还没有大量从中原过来的“商、周”青铜器和大宝剑、越王剑、吴王钩,但对于真假郑瓷、明代官窑瓷盘,也需要仔细辨别。
    逛了许多店铺,花了一百块钱多点,买了认可一支的郑龙泉窑胆瓶、一支同期民窑梅瓶,郑晓宝表示很满意:以后,这些可以陈列在书房中。
    用旧报纸包好了这两样物品,郑晓宝正要走出这家店,却被柜台上的一摞旧书籍吸引住了。
    暂时把报纸包放在一边,他从这摞书册中抽出一本翻看。
    册页古旧发黄,上面有一些像是天书一样的字符,另有几张不同手势的配图。
    这不是道家篆书,而是琴学图谱。
    郑晓宝了解一些,但对此并不精深。他只是觉得琴,以及相关它的一切,都是古奥、神秘的,令人崇敬。
    “小伙子,你会弹吗?”
    这声音传来,郑晓宝扭头看去。只见一位面貌温和的,大约六十来岁的老者,正笑眯眯的看着他。
    郑晓宝的大脑中,有这个世界的丰富存储信息。面前的这位老者,就是后世名扬天下的大玩家。
    “您好,我只是喜欢而已。”郑晓宝恭敬回答的同时,不禁握紧了手中的册页。
    “能不能转给我?”大玩家笑呵呵地问,“我妻子学琴,我给她找一些相关资料。”
    他妻子学琴,他自称“琴奴”,这是早就有的事。找资料是借口,他想要买下这本书册,回去献给夫人才是本意。
    面对这样的大玩家,郑晓宝肯定不能“轻易放过”。略有迟疑,他看着大玩家不语。
    把郑晓宝拉到一边,大玩家低声说:“给你指个好物件儿,你就把这本书册‘匀’给我,怎么样?”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