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 不见宁生,一纸榜文 阅读至0%

第20章 不见宁生,一纸榜文

书名:学霸养成手册 作者:蜀地猫熊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5-23 11:01
    对于郭北书院的儒生们来说,近来最火热的话题莫过于江姓小童、山鬼与绍兴府了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从中洲而起,既而席卷了整个天元大陆的的动荡已然持续了数百年之久。
    不要说小小的郭北县,就算是金华府的上儒们,大都也是生于斯、长于斯,多半,还会死于斯。
   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,竹杖芒鞋仗剑天涯。
    先人的种种的风采,已经化作了书卷中的憧憬。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身据山鬼血脉,唇红齿白,面如冠玉,令人见之而生好感,还经常能有出人意想的妙言妙语的江北辰自然的得到了一致欢迎。
    甚至,已经有人在私下提议,要不要派人去打探一下少年的族人们的下落了。
    这种事情,在如今这个妖鬼横行的时代,已然是莫大的恩遇了。
    不过,正如后世记载的那样,本该与科学家们并称,甚至一度主导过天下学者的上古儒门之所以会在最终,走向没落,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与迂腐。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儒生们或许却并不缺乏血性,但却的的确确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勇气。
    旁的不说,江北辰在书院住了三天。
    白水煮肉,肉渣炒菜,大锅炖菜...
    一日两餐,顿顿如此。
    其实食物的种类不可谓不丰富,毕竟,不管怎么说儒生们也是此地的掌控者,但他们的烹饪手段确真心单调的可怕。
    这倒不是郭北县中无人懂得其它的烹饪手段,只是在与外府的贸易中牺牲了几波商队之后,儒生们就干脆利落的中止了与外界的商贸。
    按照他们的说法,这是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’!
    于是乎,不出产菜油与香料的金华人们就吃只能吃白煮与清炒的菜肴了。
    说实在的,如果是普通的人话,能有荤腥已经是很感动的事情了。
    但对于享受过三万年后的天元大陆的繁荣,与能用各类添加剂来欺骗蓓蕾的地球的江北辰来说,这些‘原汁原味’的菜就实在是不能忍了!
    你能想象,青菜里有泥土的味道,兽肉里的各种腥味更是可以击溃你的胃。
    所以,仅仅在郭北书院呆了三天,江北辰就不敢继续执行‘守株待兔’的计划。
    因为他突然发现,事情可能和自己想的不一样。
    在这之前,江北辰一门心思的认为同为儒门子弟,宁采臣前来郭北之后一定会主动拜访郭北书院的同门。
    但是从眼前的情况看来,如果‘当年’宁采臣真的来了这里,那么他是绝对没有机会前往兰若寺的。
    要知道,江北辰只是稍稍旁敲侧击了一下,就被郭北书院的儒生们‘善意的劝说’了整整一个时辰。
    “这么说来,历史记载还是出现了偏差。要不,就是学院改了剧本?”
    不过,江北辰确是由此生出了一个想法。
    那就是,将宁采臣带到郭北书院,从源头处阻断他前往兰若寺的可能!
    “但是,这一切的前提,是要能找到那家伙啊!”
    江北辰摇了摇头,将桌上的一叠草纸塞入怀中,起身离开了书院。
    郭北县辖地百里有余,但县城所在确不过方圆数里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自然是人流如织,大街上熙熙攘攘。
    然而,其中多数人却都是面有菜色,来去匆匆。
    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,儒生(官员)、吏民、平民,每往上一个阶层,都需要数以百十倍的下层阶级供养。
    什么众生平等一视同仁之类的话,说出来就连田间老农都不会相信。
    妖魔鬼怪岂能与人类平等?人类又岂能与漫天神佛比肩?
    在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,江北辰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体会到这种悲观的宿命论的。
    就像现在,见到青衫儒衣、腰系琅佩的江北辰,时不时的,就有衣衫楚楚的吏员豪绅主动行礼,至于那些打扮破落的小民,却只敢也只能站在街角处远远地看着他。
    “真是一个悲哀的时代!”
    少年默然想到,却并未停下脚步。
    一路前行,及至城门处。
    江北辰并未出城,而是站在了内墙上的告示栏前。
    城门一侧,密密麻麻的贴了一层又一层的文书,边角处泛着枯黄的,多半是往昔太平岁月的海捕文书,通缉头像之类的——最近这些年来,天下愈发动荡,早已是盗匪满天下了。
    而那些字迹清晰,纸张尚显新意的,则是本地官府谕示、以及警示信息之类的。
    不过江北辰的目标,却不是这里的告示。
    而是,守在此处的人。
    眼见少年来此,自有一位低眉善目的老吏迎了上来。
    “江秀才,今日也未有见您的族人,也没有其它地方的书生老爷或者行商经过。”
    “嗯,知道了。”
    江北辰点了点头,从怀中掏出了草纸,塞到了千恩万谢的老吏手中。
    珍贵的不是这叠草纸,而是写在纸上的东西。
    不是每一个都能像江北辰这样冒充山鬼后裔,从而被人高看一眼的直接收录进书院的。
    对于生活在郭北县的普通人来说,首先你要能识字,其次你要能求得开蒙的经义,最后还得有足够的天赋和时运,才有可能一步登天进入书院成为上等人。
    面前的老吏就是如此,苦守城门十余载,总算是能识得一些常用文字,才得到了这个读榜人的位置。但是,如果没有意外的话,他的子子孙孙以后也就止步于此了。
    毕竟,法不轻传。
    你若是没有足够的天赋,凭什么让书院的先生们高看一眼?
    换做其他儒生外泄这几页其实不值一提的粗浅经义,多半要挨上一顿训斥。
    与下民所能给予的好处相比,实在是得不偿失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自然无人会做此事,而得到了开蒙经义的小民们,往往也是秘而不宣。
    摇了摇头,江北辰正准备回转,却被一张崭新的榜文吸引了注意力。
    “今有妖孽横生,野魂滋长,西南山中,去此三十里,有狐妖作祟,本县身负守土之责,苦无善战之兵,若有慷慨豪侠者,能解民倒悬之辈……但有所成,立授纹银百两、良田三十亩。”
    榜文的底下却是年号,日期,以及两个四四方方的印章,一个是本地县令的官印,另一个却是郭北书院的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