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一块肥肉 阅读至0%

第286章 一块肥肉

书名:夫君养成手册 作者:轻轻子衿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4-13 15:55
    凡是要花钱的地方,都要经过户部尚书的同意。
    可想而知,要是让自己的人坐上这个位置,以后会有多便利。
    凤麟盯的紧,凤起也不傻,一时间,朝中的氛围又变得紧张起来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“太子殿下,张大人送来了一尊玉佛。”
    府中的管家上禀道,身后跟着几个护卫,他们手中还抬着一个半人高的玉佛。
    此佛像通体翠绿,状似翡翠,玉质却比翡翠更亮一些,由巧匠雕刻成佛像的模样,神情逼真,宛如活神。
    光是摆在那,就知道价值不菲。
    管家看见这尊玉佛的时候,心里也忍不住感叹了句,这位张大人可真是费大了心了。
    凤起望了一眼,对如此珍贵的佛像并不感兴趣,而是问了一句无关的话。
    “这是这几日来,第几个上门送礼的了?”
    管家略一思量,“回殿下,第九个了。”
    第九个了,凤起扯唇,似笑非笑,“一个个消息可真够灵通的。”
    这话管家可不敢接,微垂下了头。
    心里却是想着,那些大人们消息是挺灵通的。
    前脚户部尚书和两位侍郎被降职,这边送礼的人就来了。
    也对,谁让户部这个肥缺太吸引人了呢,殿下不也惦记着么?
    “算了,东西送进库房,备马车,吾要进宫。”
    “是,殿下。”
    管家麻利的让护卫将东西送到了库房,又亲自安排了马车,约莫两刻钟后,凤起坐着马车进了宫。
    凤起进宫不是去见皇上的,而是去见皇后的。
    凤仪宫。
    皇后屏退了宫女,只留下了自己的心腹。
    “皇儿,你此番来,可是为了户部的事?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母子俩的关系一向亲密,凤起也不瞒着。
    “母后,吾想让柳石放顶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,母后以为如何?”
    柳石放是他身边颇为受宠的人,目前官居从三品,他风评极好,人也正直,以前也立过几次功劳,这户部尚书的位置,还是有资格坐的,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坐的上。
    皇后细细考量了一会,点头,“他?嗯,倒是个不错的人选。”
    她看重的是柳石放正直的性格,竟然是皇儿看重的人,自然就不能拉皇儿的后退,越是有能力越好。
    只是,“你父皇同意么?”
    凤起眉眼黯淡了些,“还不知父皇的态度,不过凤麟那边,也推荐了几人。”
    户部这个肥缺,凤麟也盯的紧,早在上午,他的人就传来消息,说凤麟已经进宫了一次,估计也是去为人请封去了。
    “嗯,他是推荐了几人。”
    在这宫里,皇后的眼线不比谁少,“你放心,你父皇还没有决定。”
    若是定下了,早就下旨了。
    凤麟出宫的时候,表现也不是很开心的样子,明显就是没成功。
    皇后拍拍他的手背,“柳石放这个人选很好,你回去就给手底下的人传个信,让他们写奏折时,提一提柳石放,不要你自己提,明白吗?
    你父皇不同意凤麟的提议,估计也是在防着他,你越是自己提,皇上就越不会同意。”
    这几日忙着跟凤麟抢先机,凤起难免有些急功近利,经皇后这么一提,他顿时醒悟过来。
    “是吾魔怔了,多谢母后指点。”
    “你是本宫的儿子,本宫不指点你,还能指点谁。”
    皇后目光温柔,看着儿子的视线,满满都是自傲。
    她是这大凤的皇后,是整个大凤最尊贵的女人,而她的儿子,也是这大凤最优秀的人,她相信,总有一天,他能坐上那个位置,给予她更贵不可言的身份。
    “另外,凤王和凤王妃当年对你不错,你也得记恩,阿珩回京不久,他那边你也多亲近亲近。”
    凤头,“母后放心,吾明白。”
    迟疑了会,他想了想,忍不住问道。
    “母后,吾的人前段时间收到一个消息,阿珩他……与牛霖有些往来,吾早就查明,此次去华安的牛霖、祁深,早就被凤麟收买,母后,你说阿珩会不会跟凤麟有什么……”
    不是他多心,华安一事,他一直都觉得,是个极好打击凤麟的机会。
    可凤麟与他相斗多年,准备充分,不知何时就把牛霖等人收买了,还抹去了华安之事的证据。
    五十万两银子,对于普通人来说,是一笔巨款。
    可他相信,凤麟教唆下面人贪污的银两,绝不止这么点!
    要是能拿出证据,何止是户部,他甚至有信心除去凤麟手下爪牙的三分之二!
    可惜,凤麟扫尾扫的太干净,他没找到证据。
    证据没找到,凤珩和牛霖往来的证据倒是找到了,一想到牛霖涉及华安之事,凤起就忍不住对凤珩怀疑起来。
    将他的纠结看在眼里,皇后神情自若的为他倒了杯茶,待他喝下,这才慢悠悠问道。
    “那不提牛霖,也不提华安之事,依你的直觉,你觉得阿珩跟凤麟有关系么?”
    凤起摇头,“应该没有。”
    他看的出来,凤珩和凤麟之间,似乎不怎么和睦。
    不是伪装出来的那种,怎么说呢,就好像天生气场不和?
    “这就对了。”
    见他想明白,皇后也笑了。
    “你不要看的太片面,也不要一时冲动。
    依我看,阿珩跟凤麟不仅没关系,说不定还很不和。”
    “本宫记得,你上次来时,曾跟本宫说过,宁中天想要拉阿珩入他们那一派,还故意做出假象让你误会,可一出宫,阿珩就找上了你,将事情说开了。
    从这一点来看,阿珩分明是避着他们的。
    竟然之前就在避着他们,没道理短短时间之内,他就成了他们那一伙的。
    所以,这次的事,本宫更倾向于,是凤麟又故意做出的假象,目的就是想要你疑心阿珩。”
    皇后侃侃而谈,语气不疾不徐,缓缓有力。
    可以说,太子在人前,稳重有担当,为人和善,很大一方面是受到了皇后的影响。
    “母后分析的是,是儿臣愚钝了。”
    凤起听的认真,听完之后,也觉得她说的也道理。
    也对,这事仔细分析起来,的确不太对劲,不然为什么华安之事的情报查不到,凤珩和牛霖往来的事一查就出来了?
    倒不是说这件事就一定隐秘,而是如果凤麟真想瞒着,以他的本事,绝不会轻易让人发现。
    凤起是个极为聪慧的人,知道自己疑心过重,立马开始反省,并在心中暗自决定,下次再有这种情况,他一定不会再轻易上当。
    儿子这么懂事,皇后也觉得心安,“当然,这只是本宫的分析,你听听就好。
    本宫希望你信任阿珩,不要被凤麟离间,但防备心不可无,太信任谁也不好,你心里要有个度。”
    “儿臣明白。”
    从凤仪宫离开的时候,凤起心里的疑问通通都解决了,只觉得神清气爽。
    从小到大,母后一向是他的锦囊,也是他犯错时自省的镜子。
    他很感激自己生来能遇上这样一个明智聪慧的母亲。
    回到太子府之后,凤起很快就让人传了消息给手下的亲信,约莫傍晚,几位大臣乔装打扮来到了太子府。
    第二日,皇上桌上的奏折又多了几本。
    “老二希望田游顶上户部尚书的位置,其他大臣也各有各的推荐……”
    凤鸠这几日,的确在愁户部的问题。
    之前那个户部尚书,御下不利,还致使华安一事的发生,将他撤职都是轻的。
    然而,户部尚书位置空下来,也不是什么好现象。
    如今,不少人都盯着这个肥缺,给谁也成了问题。
    给老二吧,老二拉拢的大臣已经不少了,礼部那边,刑部,还有最近华安一事的牛霖、祁深。
    凤鸠并不是一无所知,他手中的宫廷暗卫,也是一方极大的势力。
    可不给老二,又能给谁呢?
    凤鸠将奏折来回看了好几遍,都没看到凤起的奏折。
    他敲了敲桌子,身后伺候的刘公公立即走了过来。
    “皇上,有何吩咐?”
    “这几日所有的奏折都在这了么?”
    凤鸠问道。
    “回皇上,都在这呢。”
    “知道了,你下去吧。”
    凤鸠疑惑的拧了拧眉,老大那边没有动静么?
    不对吧,户部这个职位,老大不是也想要的么?
    重新翻了一遍奏折,凤鸠隐隐看透了什么。
    原来,不是不动心,只是没敢直接表现出来而已。
    有几个早就投靠了凤起,凤鸠还是知道的,这几个同时推荐一个人,除了是凤起的吩咐还会有第二种可能么?
    虽然看懂了凤起的迂回战术,但不得不说,凤起这么一委婉,比起凤麟的直接来,还真的让他心里舒服了很多。
    本来嘛,年值中年,身体不如年轻时健壮,凤鸠对几个儿子就不如以前那么亲厚了。
    凤麟这么直言说要为谁请封,看起来就跟从他手里夺权似的,凤鸠能舒服就怪了。
    又细想了一会,他心里有了决定。
    “刘明展,去拿圣旨来。”
    刘公公远远喳了声,连忙去一旁的柜子里,拿出一张新的空白的圣旨。
    空白的圣旨铺在桌上,凤鸠提笔疾书,许久,笔顿,他拿出玉玺,按下。
    “去,宣旨。”
    “是,皇上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凤起在太子府里,焦急的等待着结果。
    同一时间,凤麟也不外如是。
    他们都清楚,户部是六部之一,尚书之位更是重中之重,不可能空缺太久,顶多这一两日,一定会有结论。
    所以那边刘公公一出宫,两人就得到了消息。
    “来人,去跟着刘公公,看宣旨的队伍去了谁府上!”
    两人的手下,连忙领命出门。
    约莫一个时辰,出去打听消息的人回来了。
    “太子殿下,刘公公去的是赵大人、柳大人、吴大人的府上。”
    赵、柳、吴?
    光听姓氏,凤起就大概明白了人选,他关心的是,谁受封的尚书。
    “最先去的可是柳石放府上?”
    身份最高的人,肯定是最先受封,京城可是很讲究脸面的。
    “不是,刘公公先去的是赵大人府上。”
    凤起脸色一变,“不是?”
    他腾的坐下,摔碎了一个杯子,“怎么会不是。”
    顿了顿,他又想起了什么。
    “赵大人,是哪个赵大人?”
    “是赵申赵大人。”
    赵申啊。
    凤起又笑了。
    呵,父皇还真是会想。
    他和凤麟争了半天,又是明示又是暗示的,连他们手底下的人都接到了消息,走关系的走关系,送礼的送礼。
    结果,却便宜了别人。
    赵申,庆州人,以前是户部一个员外郎,后来调任了,在京城任职已有十年,十年来战战兢兢,没听说过犯过什么错,可也没有太大的功劳。
    这个赵申,据说和老三的关系不错。
    父皇把最大的一块肥肉,送到了老三手里。
    这是为了制衡他和老二?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凤起得到消息的同时,凤麟那边也接到了消息,比起凤起来,他更为气怒。
    不仅是因为,他推荐的人选,没有当任户部尚书,被赵申截了胡,更重要的是,其他两个升侍郎的人选里,也没有他推荐的人。
    柳石放是凤起的人,而最后那个吴庸,连靠山都没有。
    凤麟气的差点冲进宫找皇上质问,好在他还没有失去理智,强行忍住了。
    手下的门客,小心翼翼的猜测原因,“殿下,会不会是华安一事让皇上心中不满,这才刻意打压殿下啊?”
    虽说殿下提起收买了齐王三人,没有将事情闹大,可这么大的事,难免会有风声,皇上若是知晓了,必定心中不快。
    这句话让凤麟平静了下来,“有可能……”
    除此之外,他也想不到别的可能了。
    门客又提议道,“那不如,殿下让娘娘去试探一下皇上的口风?”
    凤麟这么多年顺风顺雨,甚至能让皇上打压太子而宠信他,很大的原因,就是因为他有一个能盛宠不衰的母妃,庆贵妃。
    他沉默,考虑了一会,觉得可行。
    不知道缘由,以后也会束手束脚,让母妃去探探口风也好,对症才好下药,再说了,若真的是因为华安之事,他正好可以让母妃帮忙求求情,为他说几句好话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