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章 先进制造中心 阅读至0%

第75章 先进制造中心

书名:康熙四十年 作者:八千公里加急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7-03 12:00
    想到此处,胤禵开口问道:“养心殿造办处现在归谁管?”
    一句话直至内心,把两人问破防了,差点给两人把眼泪整下来。
    赫奕答道:“按照惯例设置了总管大臣二人,正是奴才和科岱大人。”
    “但是养心殿造办处的活计,一般都是皇上亲自指定。”
    “奴才们一般不会插手干涉,所以他们和乾清宫的关系自然更近一些。”
    李德全在此的话一定会破口大骂,恶心、不要脸……
    现在如此描述,不如直接报杂家的身份证号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胤禵有点奇怪的问道:“既然他们不听招呼,你们就没想过好好整治一下?”
    科岱满脸无奈答道:“奴才等倒也不是没有想过,但是确实没什么好办法。”
    “对方基本都是顶尖的匠人,甚至还有一些域外番邦的匠人,个个身怀绝技。”
    “现在的内务府对于他们而言,更多的是一个提供材料和场地的部门。”
    确实有点难为科岱和赫奕了。
    康熙对于造办处的重视程度,绝对超过一般人的想象。
    按照通俗一点说法,这里基本上算是整个朝廷的先进制造中心。
    造办处的职能,最开始是源于工部为皇族服务,专门设立的制造机构。
    清朝吸取了前朝的教训,将皇族基本全部圈在京城里。
    为了专门服务这日益增多的人口,将这项职能从工部剥离出来,置于内务府之下。
    后来为了满足康熙本人的需求,将造办处一分为二,在养心殿东暖阁后,单独建设养心殿造办处。
    后来几经迁移,搬至慈宁宫茶饭房。
    而搬家的主要原因,就是这个单位越办越大,原来的房子不够用了。
    直到最后搬出了紫禁城。
    站在后人的角度,看待康熙年间的技术发展,其实没有那么落后。
    闭关锁国的政策也只是为了维护统治,针对大多数的民众专门制定的。
    而对于康熙本人而言,西学和西方传来的技术,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消遣。
    专门在造办处,召集全国,甚至还有西洋的能工巧匠,做一些日用品或者冷兵器什么的。
    从来没有想过提高生产效率,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。
    对于属下的这些小九九,胤禵可以看的一清二楚。
    只是在现在这个阶段,想得更多的是,尽量团结能够团结的力量。
    把朋友搞得多多的,把敌人搞得少少的。
    因此肯定不能按照下属的思路去解决问题,把头转向雷金玉之后,道:“这事儿我会向皇阿玛请示一下,问题应该不大,到时候你该怎么办就怎么办。”
    之所以提前做出这样的保证,一方面是给下属树立对自己的绝对信任。
    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解决问题的绝对信心。
    来之前的路上,李德全已经主动示好,所以在这时候,这点事儿根本不算事儿。
    不过反正都是要打招呼的,干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脆可以多做一点。
    胤禵对于顶尖技术人才的渴望,说垂涎三尺可能有点恶心,但是换成念念不忘倒也一点都不过分。
    随即吩咐道:“你和他们混熟之后,把里面的具体情况摸一摸。”“反正咱们这边都有名册,你把他们每个人的专长,以及综合水平都标注一下。”
    “这个资料很重要,我以后需要大用。”
    技术的发展永远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应用,既然有个现成的人才储备中心,哪有过宝库而不入的道理。
    雷金玉应下之后,主动请示道:“关于奴才的工作,不知十四爷有什么具体的安排?”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做下属的,要多请示汇报。
    倒不是为了所谓的阿谀奉承之类的,主要还是要多刷一刷脸。
    有些单位人数比较多,分工也比较繁杂,甚至比较长的时间没有直接面对领导的机会。
    直接导致人际关系比较生疏,更谈不上私交。
    所以有好事儿的时候,凭什么让领导想起你,因为你比较自信吗?
    关于土建和城建的前期过程,胤禵多少还了解一点。
    但是隔行如隔山,对于施工,胤禵还真的可以算是一个,完整意义上的门外汉。
    所以干脆一推二五六,道:“这事儿反正就交给你了,这种专业的工作,就有专业的人完成吧。”
    “人手、银子、材料,一样都不会缺你的。”
    “你先思考一下大致方向,如果需要去沿线考察的话,找这两位大人安排。”
    停顿了一下,把手指向两位内务府总管大臣。
    科岱和赫奕,赶忙起身行礼答道:“谨遵十四爷安排。”
    胤禵继续道:“明天我来组织大家开个碰头会,项目参与各方都认识一下,以后少不了经常打交道。”
    雷金玉恭敬答道:“奴才谨遵十四爷吩咐。”
    犹豫了一下,继续道:“关于这个项目,奴才有点小小的想法,不值当讲不当讲。”
    对于这种几乎已经快要在生活中绝迹的废话,胤禵陡然一听,甚至开始有点新鲜感。
    强忍住心中笑意,道:“但说无妨。”
    雷金玉郑重道:“奴才以为这次采用的木轨,在进行大规模铺设之前,需要经过先期的技术验证。”
    “所以十四爷恩准的话,希望能够给奴才批一块场地,进行相关对比。”
    胤禵赞扬道:“这才是认真做事的态度,我准了,你去准备。”
    “至于场地……”
    胤禵听了一下,然后转脸问道:“内务府有没有合适的场地?”
    科岱答道:“回十四爷的话,不知十四爷对于场地的具体要求几何?”
    “若是小院的话,内城到时还有几座。”
    “更大的话,就只能在城外进行了。”
    胤禵想了想,道:“面积倒不一定是要多大,但是长度上要求会多一些。”
    “大概从太和殿到乾清宫的距离就差不多了。”
    胤禵说的很轻松,但是科岱和赫奕就开始犯难了。
    按照这个要求,基本上就只能出城了。
    就在两人准备开口的时候,胤禵问道:“要给我建宅子的地方,你们先去查看一下。”
    “如果没问题的话,可以把路边的人家先行安置。”
    “搬走之后,把沿路的房子推了,加上之前的路,问题应该就不大了。”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