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 这么勇的吗? 阅读至0%

第55章 这么勇的吗?

书名:人在蜀山,反清复明 作者:过气的咸鱼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6-09 22:59
    北固山,虽然山不高,但远眺北固,横枕大江,石壁嵯峨,山势险固,很是有名,被成为京口第一山。
    甘露寺刘备招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
    辛弃疾的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。
    何处望神州,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,悠悠。不尽长江滚滚流。
    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
    还有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。
    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
    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
    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
    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    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
    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
    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
    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    仅仅是辛弃疾便已经能让这北固山名传千古了。
    朱阳此时站在北固山上,心情与稼轩居士那是完全不同。
    辛弃疾是眺望神州,壮志未酬。
    朱阳则是满怀壮志,誓要灭鞑子,只手补天裂。
    朱阳一面观察满清大军渡江,一边也是怀古。
    本来朱阳还想整两句诗词来着,可是想了半天,都没有想到合适的。
    属实是文化有限。
    抄袭太祖的诗词也没必要,旁边有没有其他人,装逼给谁看?
    罢了,我终归不是乾隆那个不要脸的玩意。
    去了作诗写词的心思,朱阳仔细观察清军。
    朱阳如今的眼力何等出众,搭眼一看便看出了眼前这波人的数量。
    八千人左右,这是先锋啊。
    看来大军还在后面呢。
    渡过长江,便是镇江京口。
    从京口到江阴武进,需要经过丹徒和丹阳。
    丹阳境内有一座山名为水晶山,丹徒境内有运河贯穿。
    这两处说实话,都是比较合适的对战地点。
    想了想,朱阳决定在丹徒境内的运河的东边与这八千先锋对战。
    除此之外,朱阳还看出,这些清兵旗帜严整,行进有序,显然不是什么乌合之众,而且领兵的将领应该也有几分本事。
    从渡江就可以看出来了,虽然镇江现在是清廷的地盘,按理来说对于清兵应该是安全的。
    可是,看这支先锋的先头部队渡江过后的行动就知道,这位将领足够小心。
    因为,先头部队过江之后,立马列阵警戒了,一点也没有因为这里是自己的地盘而有所疏忽。
    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来,领兵将领的性格以及在军队之中的威信了。
    朱阳咂了咂嘴巴,看来这还是一个硬货。
    行,硬货更好,还怕你软呢。
    看清楚了之后,朱阳也没有多带,返回军阵之中,直奔丹徒境内的运河东边而去。
    这运河距离京口没多远,用不了太久,这支先锋就会到达。
    朱阳来到运河东边之后,让出来大概一百米的距离。
    这个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距离是马匹冲锋的距离。
    而朱阳选择的这个距离也比较鸡贼了。
    因为一百米完全不够骑兵提高到极限的速度。
    而朱阳就没有这个忧虑了。不仅是因为他占据主动,更重要的是,他麾下的这一千匹战马个个都是千里马级别了。
    完胜对面的清军骑兵。
    朱阳这边来到地方之后,给战马喂水喂食,养蓄马力,只等对面石柄文的到来。
    也没用朱阳等太长时间,大概一个时辰之后,朱阳就看到了西边扬起了巨大的烟尘,显然这是骑兵奔行的结果。
    石柄文带着三千xhq的骑兵奔行在前,斥候早就散出去了。
    石柄文这也是第一次做先锋,不敢稍有懈怠。
    斥候撒出去十里有余。
    因此,石文炳来到运河边的时候,斥候便来报了,在运河东岸发现有一千左右的骑兵,打着太平军的朱字旗,意图不明。
    石文炳听了斥候的汇报,不由的眉头微皱。
    一千骑兵?
    太平军这是什么意思?
    半渡而击?
    可是运河水不深,而且水面比较宽,水流平缓,因此这里是修了桥的。
    所以半渡而击,这完全不存在。
    如果太平军把桥毁了,还能说是想半渡而击。
    桥都没毁,谈何半渡而击。
    如果不是半渡而击,那太平军是什么意思?
    好在朱阳也没有让石文炳等太久,直接弯弓搭箭从运河东岸射过来一支箭,箭头之上挂有文书。
    朱阳没用多少力,这箭便飞过了运河,噔的一声,直直的射在了岸边上的一棵树上,嗡嗡作响。
    箭矢入木一尺有余,让石文炳不由的便是脸色一变。
    好大的力气。
    这逆贼之中竟然还有如此猛将!
    这话要是让夏怀龙听到,保管笑掉大牙!
    这就猛了?
    如今太平军中能做到这一点简直不要太多。
    石文炳接过箭矢之上的文书一看。
    顿时脸色阴沉了下来。
    文书上面的字也不多,只有几个字。
    家奴之后,可敢过河一战!?
    朱阳口中的家族自然不是石文炳了,他说的是努尔哈赤。
    努尔哈赤最初可是李成梁的养子,说是养子,其实就是家奴。
    这段历史是满清狗鞑子羞于提起的,但是又不能磨灭,所以美化成养子了。
    朱阳这是直接往痛点上扎!
    石文炳是性格谨慎,可是他才十七八岁,少年的热血自然不缺。
    此时怒气涌上心头,心中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将对面那人凌迟处死!
    所以,石文炳手中长枪一指:随我冲过河去,杀了对面那汉狗!
    说着,石文炳一马当先就冲上了桥,朝着朱阳这边就冲了过来。
    见状,朱阳不由眉头一挑。
    这么勇的吗?
    说实话,朱阳本来就没想着这一招能起作用,反正闲着也是闲着,随手来了这一招。
    没成想,对面的领兵将领居然这么勇,就这样就冲了过来。
    要不是朱阳打着练兵的心思,他自己堵在桥头,就能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来一个锤死一个。
    算了,还是给这些小伙子们一个机会吧。
    朱阳提马掉头就往后走,来到了自己的军阵之前。
    手中一柄重达一百多斤的长枪猛的超前一挥:众兄弟,随我杀光这些鞑子清狗!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