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6章 秦方的野望 阅读至0%

第46章 秦方的野望

书名:我在大明签到的日子 作者:焱森殇璃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5-30 03:32
    这可是大新闻。日月报纸开始大肆的报道,全民欢呼。
    无报纸的年代,郑和归国的消息传递到北方,北方的居民仅仅是哦一声,即再度农作。这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?还不如村口的寡妇让他们的兴趣足。
    但这次可不一样,郑和下西洋的事迹,被日月报纸大肆的渲染。
    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强大!是为了让四夷臣服!是为了......带回当地的土特产,丰富大明的粮食库。
    一件事情上升到家国大事的高度,且人尽皆知的时刻,人民的参与感,荣誉感油然而生。
    郑和返回,应秦方的要求,朱棣同意后南京城内献宝!
    这场面,恢弘而又大气。
    南京城最宽的一条街,供郑和施展。
    郑和的原话是放不下!秦方的原话是摆满为之。于是乎
    成箱成箱的蓝宝石,红宝石;一麻袋一麻袋的香料;堆积成山的黄金,白银,这视觉冲击力简直恐怖,让人难以置信。
    南京城内的民众都傻了!哪怕是南京城号称首富的豪商也傻了!
    这堆积如山的财富,让每一个人眼红。
    朱棣很满意,如此巨额的财富,足以弥补国库的亏空。
    下西洋,是朱棣做出的最好的选择。
    “哇,这么多白银,黄金。”
    “下西洋,竟然这么赚钱的吗?”
    “最值钱的不是黄金,白银,而是香料!”
    南京城内的百姓们留下了口水!
    为何秦方要让郑和显摆呢?为的即是唤醒大明人对于海洋的渴望。
    百分之九十的财富,来自于海洋
    如若大明的豪商能够出海远洋的话?带回的财富将数不胜数,绝对可以第一时间拉动大明的经济增长,增加更多的就业。
    豪商们不想出海吗?不曾认识到海洋的财富吗?错了,他们早已知晓。
    但是呢,朱棣下令禁海,不准许船只出海!这一点,朱棣有他的考虑。
    首先!不可控!不禁海,倭寇可能进攻。
    其次,这海外巨大的财富,万一催生出庞然大物的商行呢?万一这商行又具备极大的野心呢?
    再者,如此巨额的财富,牢牢的把握在朱棣的手中?不好吗?
    秦方大致能猜出朱棣的想法,但他想让朱棣改变如此的想法。
    显摆完毕,郑和返回宫中汇报本次下西洋的收获,事迹等情况。
    而秦方则通知全部的铁路司的豪商开会
    “司长,召集大家所为何事啊!”
    “是铁路的问题吗?”
    “我们可从未偷工减料啊!”
    “不是,大家今日想必看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收获!我想要下西洋,想要借助大家的力量成立一个联盟!”
    秦方说出他的野望......但豪商们纷纷皱眉。这个节骨眼上谈这件事情,不是跟朱棣对着干吗?朱棣刚尝到甜头,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?
    要知道私自下海,等同于违抗圣旨,是要杀头的。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这群豪商虽然想发财,但是还不想死!
    “我知道大家的顾虑,如若我跟大家说,我能说服圣上,同意我等出海呢!”
    “我参与。”
    “如若秦司长真的能说服圣上的话,我也参与。”
    “参与!”
    得到大家的肯定,秦方并未说下一步的计划,而是前往格物学府。
    作为朱棣的爪牙,纪纲第一时间将秦方召集各大豪商及开会的内容告知朱棣。
    朱棣第一次皱眉,第一次对秦方产生不满。他在等,在等秦方来跟他解释!
    赏郑和,而后让郑和休憩。
    亥时,秦方入宫!
    这个时间点,一般宫门大闭,不准许任何人进入。但纪纲亲自邀请秦方进入。
    “秦大人,陛下一直在等你呢!”
    “嗯,多谢纪纲大人传递消息!”
    纪纲一怔,但旋即恢复笑容:“一切都是给圣上办事呢!”
    “我懂,我们都是为圣上办事的!”
    纪纲有些不理解秦方话语中的意思。
    奉天殿内,朱棣批阅着奏折,等待着秦方。
    秦方入殿
    朱棣不曾搭理秦方,秦方也不曾开口。
    将近子时,朱棣批阅完最后一片奏折,望着秦方:”说说吧“。
    “陛下梦想中的大明是什么样子?是仅仅局限于驱逐瓦刺,蒙古即可?还是想日月照耀,尽皆我大明之领土?”
    朱棣被秦方将住一军。
    “这跟你想要朕放弃禁海?有什么关系?”
    “臣进献的世界地图?想必您让郑和此次下西洋认真的求证过!可有错误?”
    “无!”
    “无错误,陛下应该懂得这些土地的价值!陛下想要放弃吗?”
    朱棣沉默。
    他不想放弃,但他也知晓,哪怕是能够再活二十年,他也不能全部征服。而且如若征服的过程中出现一丁点的失误,即有可能满盘皆输,让大明喘不过气,乃至于一蹶不振。
    “说我汉语,着我汉服,尊我汉族习惯,这?是我大明人吗?”
    “如何不是?”
    朱棣好像懂了秦方的规划。
    “派遣豪商入海,迁徙我汉族子民,生根发芽,日后这片土地?终究会是我汉族的!会是我大明的。大明的百姓?有一个最大的优点。
    他们如同是柳树般,扎根即能活,且活的相当的滋润!若干年后?待这片土地尽皆是汉人,哪怕他们反叛那又如何?无非是我汉族之间的战争,而不是外族!”
    “更甚者,大海的财富取之不尽,哪怕是放全大明子民入海,千年,万年也无法取完......而这些财富,可以反哺大明,让大明更加的健康。
    今日郑和的收获,您看似庞大,但我敢保证,如若陛下放开海禁,每年的收获将是本次郑和下西洋的十倍!如若做不到,臣愿以死谢罪!”
    秦方足足列举出海洋通商的十大好处
    说实话,朱棣动摇了。
    “圣上可以设置港口,凡入港的海船,需缴纳一成的赋税!大明的国库丰矣!一成?或许有些太多,可以半成,保证商人能够获得利益,他们才能源源不断的输送大明利益。”
    朱棣认真的思索一夜
    朱棣一夜不眠。
    秦方一夜不眠。
    第二日,朱棣赞同秦方的意见,取消禁海,但需要秦方给他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。
    从官员的设置,到小吏的设置,港口的设置。
    一切条件满足,朱棣自然会放开海禁!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