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章 扬长避短 阅读至0%

第31章 扬长避短

书名:大明:从蛇进化到护国神兽 作者:砂糖橘无敌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5-18 21:46
    当赵氏木炭重新开张的事情,在整个王府中传开后,所有人的神经都绷紧了。
    朱棣立刻召集所有人,商议对策。
    白初带着一群人来到了这里,朱棣也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。
    “看来赵家是真的要疯了。”
    “都损失了几十万两白银了,居然还在坚持,这也太离谱了吧?”
    朱棣一直都在暗中盯着赵家的一举一动。
    赵氏炭火的损失,燕王府一清二楚。
    按照白初他们的计算,赵氏如今最少也有三十余万两银子的亏空,白初觉得赵氏能拿出的最多也就这么多。
    这也是白初一开始就将自己的底牌亮出来,以最低的价格和赵家叫板的原因,就是看出来赵家已是穷途末路。
    以最低的价格跟赵家决一死战,只是最后轻轻地推他们一把,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。
    不过看这样子,赵彦还真是个赌鬼,不把家里弄得家破人亡,誓不罢休。
    正当所有人都在猜测着赵彦为何要这么做时,朱高炽突然从门外冲入。
    “父皇,白先生,这件事似乎有些不对劲。”
    “对面那几家店,好像易主了一样,我今天过去,也没看到赵彦的身影。”
    “反而是两名中年男子,看起来有些面生,但说的却是地道的凤阳官话。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,尤其是初广,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,突然想到了什么。
    南边的京城。这是有人在打他们的主意。
    朱棣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,顿时面色一沉,沉声道:
    “该不会是赵家吧?这是要与我们不死不休?”
    老僧最擅长的就是算计,缓声道:
    “说不定就是赵家的幕后黑手。”
    朱棣的目光落在了老僧的身上,等待老僧的回答。
    “赵家是做生意的,做生意的人,最看重的就是利润。”
    “就算是京城赵家,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,也不会一直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炭。”
    “既然我们的行踪已经被发现,那么我们的资源也是不会缺少的,他们还想要在这里与我们开战,那么就只有一个结果了。”
    “他们不想让我们赚那么多钱。”
    “他们宁可自己赔钱,也要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。”
    朱棣听出了老僧的弦外之音,咬牙说道:
    “朱允炆!”一声大喝传来。
    满朝文武,唯有朱允炆一人,才会对燕王恨之入骨。
    但燕王虽怒,却也没有办法。
    既然对方用了这么卑鄙的手段,那就是两败俱伤,他也没办法。
    燕王妃却并不气馁,反而建议道:
    “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怎么就多线开花。”
    “他们的货源不如咱们,木炭烧制本就不易,更别说量产了。”
    “既然他们在北平可以做这种事,那么在北方别的城市,是不是也做这种事呢?”
    “实在不行,咱们就往大宁、承德、锦州、沈阳这些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地方运煤。”
    “我就不信,他们能一家独大。”
    不得不说,徐妙云身为大明二后,也是一位难得的贤内助,丝毫不逊色于马皇后。
    这一招,可谓是正中赵家要害。
    就算赵家有钱,但在煤炭低成本,产量大的优势下,仍旧会被抓住弱点。
    而有的时候,在商场上,只要有一个小小的失误,都会被对方抓住,然后让人万劫不复。
    白初也赞同地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王妃所言极是,木炭本来就贵。”
    “既然他们想要对付我们,那我们就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。”
    “咱们两文钱一份,还能赚一笔,他们三分一份,就至少要亏十分钱。”
    “此消彼长,我们就可以将这场战争,扩展到整个北方,甚至是整个大明。”
    “这样的话,他们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,赵家的财产也会越来越少,最终倾家荡产。”
    “到时候,赵家的一切,都会被我们收入囊中。”
    老僧接着说道:
    “燕王,你大可借此机会,将此事禀报皇上。”
    “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每个家庭都有煤取暖。”
    “而有人却暗中下黑手,还望皇上彻查此事。”
    “如此多管齐下,赵家用不了多久,就会支撑不住了。”
    “要是让皇帝知道是赵家从中作梗,到时候不管赵家的后台有多硬,最后也只能成为替死鬼。”
    朱棣听着幕僚们的劝告,眼前一亮,高声道:
    “好,诸位真乃吾之子房,萧何。”
    “从今日开始,老和尚会继续招兵买马,这件事,稍后我会向父皇汇报。”
    “王妃继续派人,在北边的各个地方,物色可以合作的商人。”
    “高炽和白先生继续招募流民矿工,煤炭的产量还要继续扩大。”
    “今年的雪还没下,等下完了,怕是会更冷,到时候煤炭也未必够。”
    “增加产量,确保这个年头,北方的百姓能够有个暖和的新年。”
    众人闻言,便各自散去。
    转眼间,又是数日过去。
    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离开西山,北地的第一批商人也都找到了,燕王府也开始将煤运到了那里。
    第一批物资,分别是:通州、蓟州、锦州、真定、北平周围三十余座城池。
    这些地方的炭块前些时日,都被赵彦收走了,现在正是煤炭趁虚而入的好时机,迅速填补了市场的空缺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赵承允、赵承弼等人也收到了一批来自南方的木炭。
    燕王府的煤铺与赵氏木炭,又在北平府展开了一场新的“血战”。
    这一年的冬季,对于北平府民来说,确是一件快乐的事。
    前几年,很多人都是因为买不起木炭,被活活冻死的。
    有钱买木炭的人,都是省吃俭用,才能维持生计。
    但是今年不一样,因为燕王府的煤炭强势入局,让两大势力在十一月份开始的时候,陷入了一场激烈的价格战。
    人们早早的就已经在自己的家中储备了足够的取暖之物,有木炭的,自然也有煤炭。
    毕竟大家都发现,用炉子做饭,确实很方便,但要用炉子就要用到蜂窝煤,这就是产品粘性。
    可以说,从一开始的价格战,就已经决定了,煤炭会变得更火,赵氏木炭如此坚持,只会让它更快的走向灭亡。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