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章 缺粮缺钱,老王参观古董店! 阅读至0%

第29章 缺粮缺钱,老王参观古董店!

书名:双穿门:我能往返汉末三国 作者:余事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5-08 14:08
    “主公,斥候传来消息,幽州刺史刘虞从前线回到代县,似是为了过来迎接主公!”
    沮授将情报汇报给刘羽,顿时令他大喜过望,笑道:
    “看来我的名望已经到了天下皆知的地步,都惊动刘虞,让其千里迢迢来到代县相迎。你看我说的没错吧,我们早已神交已久……嗯,感觉有些不对劲!”
    刘羽说着说着,回过味来,如今边关战事告急,刘虞在前线高柳县与鲜卑作战,还需要赈济抚恤百姓,日理万机的忙碌中,刘虞还能来代县迎接刘羽?
    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!
    “主公果然机敏!”
    沮授看着刘羽由喜转疑,顿时分析道:“当初鲜卑夷狄攻入外长城,被挡在秦长城之外。幸好幽州刺史刘虞援救及时,将夷狄击退。
    “之后鲜卑多次犯边,但终究没有突入外长城,可他们贼心不死,一直在边关逡巡,寻找着突破口。这种情况下,刘虞身为幽州刺史,必须坐镇边关。
    “况且刘虞爱戴百姓,为政宽仁,边关百姓经过战火摧残,生灵涂炭,以他性格为人,理应会留在边关赈济灾民、抚恤军民。但他却选择在此时来代县迎接主公!
    “事出反常必有妖!”
    …
    “有猫腻!”
    刘羽果断颔首道,“公与,你觉得是因为什么呢?”
    “粮草!”
    沮授通过情报猜测道:“根据情报结合实际情况来看,刘虞如今急需缺粮,已经束手无策了。
    “主公天赐粮草和神兵的传奇故事,已经随着飞狐陉逐渐传到幽州。况且我们大军押运粮草辎重,这浩浩荡荡的,可谓是招摇过市、不引人注目都不行!
    “刘虞很有可能将目标放在我们身上!”
    …
    外长城处于今山西阳高外,是汉武帝时期修筑,比秦长城更加外扩,西起大宛贰师城、东至鸭绿江北岸、全长近一万千米的长城。
    汉代强盛,打得匈奴分裂,漠北无王庭。至此外长城成为军事防御线。这不仅是防御夷狄,也是宣誓大汉的边界线。
    未来历朝历代,长城会逐渐的内缩内缩。现代的万里长城,已经缩到了北京,称为内长城。毕竟不是任何朝代,都能像大汉一样,直到灭亡都是吊打夷狄的存在。
    此次鲜卑攻入外长城,但却被挡在秦长城之外。意味着外长城和秦长城之间,经受过战火摧残,生灵涂炭。而这里包括代郡郡治高柳等重镇。
    以刘虞的性子,这种时候抛下边关军民回到代县,就为了迎接素未谋面的刘羽?他们是“神交已久”,只是精神上的交流而已!
    所以沮授根据情报推测,刘虞是为了粮草!
    …
    刘羽实在有些无语:“我还想到幽州后,让刘虞救济救济。两万多大军张口等着吃饭,常山还有一群流民以工代赈等着赈济,我哪里有余粮啊?!”
    “世人都不知主公的难处啊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!”
    沮授叹息一声,刘羽不是装穷,而是真穷:
    “若非有天赐粮草,我等估计早就维系不下去了。近期神赐次数越来越少,上天能帮我们一次两次,终究帮不了一两百次!还需要依靠我们自力更生才是长久之计!
    “还有主公,常山也有消息传来,如今越来越多的流民涌入,已经近十万了。皆因主公的以工代赈策略,属下建议,暂停赈济!
    “主公已经赈济如此之多的灾民,如今因为边关战事,需要将粮草和精力放在幽州。暂停赈济灾民,无人可以责怪,此乃人力极限所限制,无可奈何!”
    …
    “容我想想!”
    刘羽沉默下来。
    他当初在常山对刘焉夸下海口“有多少流民就接收多少流民”。
    不是刘羽傻了!
    而是一开始他的打算,在因为他镇压瘟疫、救死扶伤、赈济灾民,得到民望后,通过以工代赈吸引流民,旋即是准备将之移民并州的!
    并州地域辽阔,总共有九个郡,但总人口,只有六十多万。而隔着太行山与之毗邻的冀州,也是九个郡,但总人口高达六百多万。
    整整十倍差!
    人口代表赋税、兵源、劳动力和生产力。没有人口,哪里来的种田发展?哪里来的经济发展啊?!刘羽想要发展并州,急需移民!
    实际上,大汉历代汉帝,都有移民屯边的政策,“令将士屯田,且耕且战”,这在治理边疆、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到良好效果。
    刘羽的计划有先行者做实验,还有沮授、田丰等谋臣分析优劣,绝对是可行的!
    但计划赶不上变化!
    汉帝刘宏下诏——令刘羽征募将士,赶赴幽州边关镇压夷狄之乱。诚然,这是因为汉帝刘宏为刘羽“封王”被驳回,特意为他寻找立军功的机会。
    可刘羽前往并州的计划,无疑被打断了!
    他只能从流民中征召青壮将士、押运粮草的后勤民夫,旋即那些老弱需要令他们留守在常山以工代赈——这是刘羽夸下的海口,在信守承诺的汉代,他若是违背,那会被人唾弃的!
    但就如沮授所言,这政策一传十十传百,已经到了近十万流民蜂拥而至、流亡至此的地步!
    这是什么概念?!
    刘羽在现代花了五千万购买的粮草,原本两万多将士可以吃上四五百天、近两年。但再加上十万流民,最多只能支持半年时间!
    这已经超过了刘羽承受的范围。
    他没钱啊!
    他靠着抵押《曹操真迹》贷款一个亿——购买养猪场、粮草、装备甲胄打造等等,已经花的所剩无几了。可以说刘羽如今是负载累累、寅吃卯粮、入不敷出。
    严格来说,他根本没有其他收入——养猪场和古董店都是刚开头,万事开头难,想要维持可持续发展收入,短时间难以实现。
    而在汉代,刘羽堂堂并州刺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史,先是在冀州救火,如今又要赶赴幽州,宛如无根之萍。所以他根本没有办法和精力,一心二用在并州开始发展。
    况且如今并州,因为摊丁入亩赋税改革,那些世家豪强、贪官污吏沆瀣一气,造谣中伤、断章取义,以至于令百姓们被蒙在鼓中。
    百姓们以为这是刘羽巧立名目的加税摊派,名望受到打击,不说过街老鼠,但也是被人唾弃吧?!
    这种情况下,也做不到一心二用前往并州发展,自然无法转移流民,尽快令他们屯田种植,发展建设。
    他只能令徐晃训练“太行兵”,先一步前往并州“辟谣”,稳定局面后,才能令那些流民逐渐转移,旋即开始发展建设。
    难啊!
    …
    这次君臣商议,最终还是无疾而终。
    刘羽不能中断对流民的招收,这一次断了,或许粮草可以暂时维系,但他的名望可能就会有污点,未来想要继续招募流民,难如登天了!
    试想一下,那些流民千里迢迢而来,却突然发觉“以工代赈”的政策已经没有了,他们会有多么崩溃绝望的表情?最终的绝望,又会转为愤怒,发泄到刘羽身上。
    名望渐渐受到折损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夜深人静时,刘羽又一次通过双穿门回到现代,陆续将粮草传送到汉代。
    原本花费五千万购买的3333万斤,即约等于汉代54万石的粮草,已经使用过半了。
    时间才刚刚过去两个多月。
    若是找不到赚钱购粮的办法,最多半年,刘羽就要陷入粮草危机。
    福祸相依,汉代的粮食危机令人愁眉苦脸。但现代倒是传来好消息。
    蔓延全国的猪瘟被镇压,猪肉价格逐渐回涨,市场甚至有些供不应求的感觉。
    这就是一个周期性,猪肉价格腰斩后倒闭了一大批小型养殖场,大鱼吃小鱼后,价格逐渐回归正常,甚至略有上浮,等到一定高度的价格后,国家又会调控价格。
    刘羽这次很幸运,终于不是抄底抄在了半山腰和山顶!当然这不是股市,不是金融玩法,讲究一個实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!
    可问题是,刘羽建了一个公司,左手倒右手,将猪肉倒回汉代,给将士们补充营养了。
    所以,养猪场严格来说,还是贴钱发展中!
    农学系赵教授发来信息说道:“刘羽同学,可以趁着市场还没有反应的时候,先预备一些猪苗,种猪,饲料等等。避免供应方坐地起价,到时候猪场陷入被动……”
    这位农学系赵教授是考古系王教授的至交好友,也是刘羽母校本硕博一系列出身,对刘羽等母校后生也算是尽心尽力。
    但问题是,刘羽没钱了!
    “这个…哪个…这个…赵教授啊,我毕竟是计算机系的,不要好高骛远,先细水长流慢慢来,正所谓步子迈的太大会扯到蛋,我们江南大学的校训,就是教导学生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要脚踏实地,不要心比天还高……”
    对面农学系赵教授有些惊疑起来:“我记得你前不久才说,一年内年出栏达十万头,三年内猪场上市,五年做到五百强吗?!这…你是刘羽同学吗?!”
    “咳咳,如假包换!”
    刘羽说一段语音,干笑道:“赵教授,企业刚起步,我觉得以前画的大饼…哦不对,目标太过自大了,决定洗心革面,重新找个!先订个小目标,十年内猪场上市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对面农学系赵教授没有回复,但很快考古系王教授的威信“滴滴滴”发来语音,直截了当问道:
    “刘羽,老赵跟我说了,就你那性格还脚踏实地?骗鬼去吧!老实交代,你贷款一个亿买了猪场,还剩下几千万呢?花哪里去了?!别告诉我你跑去赌博了啊?!这种陋习你可别沾了啊!!!”
    王教授有些责问,但刘羽知道这是他对自己的关心。母校这些老教授,别看平日里凶巴巴的,但对学生是讲究一个严师出高徒,而不是放任自流,放养态度。
    这就是一种师德的责任感!
    刘羽赶紧回道:“王教授你放心,我对天发誓,我与赌毒不共戴天!!!”
    “那就好!”
    王教授听到刘羽语音中的坚定不似作伪,略微放心下来,但旋即惊醒一问:
    “黄呢?!你不会包二三四五奶去了吧?!年轻人不要被那些妖艳贱货迷花了眼,我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,年少不知…咳咳…
    也不对啊!以你不逊色于我的长相,估计那些人都愿意倒贴吧?!伱老实告诉我,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?!”
    王教授俨然一个家长对游子的担心,刘羽心中感动,百般解释,他就是不相信,最后只能转移话题说道:
    “王教授,我得到一块汉代牌匾,乃刘备御笔题字,你要不来看看怎么样?!”
    王教授忽然也没有回复了,刘羽惊疑在问:“人呢?!”好几次没有反应,他还以为网络卡了,谁知道一刻钟后,王教授问道:
    “我在你古董店门口,你人呢?!”
    刘羽汗颜,他在自己购买的别墅中,就是为了掩人耳目,他才在急缺现金的时候,还是果断买了一套别墅,就是为了避免这种被堵门的意外出现。
    “等等,我马上到。”
    刘羽将“刘氏江山”的牌匾、以及“汉室宗亲”的字画带上,嗯,就是当初忽悠刘备的亲笔墨宝。
    经过“双穿门”过滤,现代科学仪器检测的结果是——一千多年历史的古董。
    刘羽很快开车到达古董店,王教授果然已经等在门口,有些狐疑的透过玻璃橱柜向内张望,通过若隐若现的观察,他忽然发觉,刘羽的古董店有些东西啊!
    “老王。”
    “……没大没小的!”
    “那小王?”
    “还是叫老王吧……”
    “王教授,喏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王教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授蔑视白了刘羽一眼,但顺着他的努了努嘴的姿势,看向了皮卡后备箱,旋即看到了一块“汉代”牌匾。
    不用检测,光是看着上面岁月流逝的痕迹,他就能肯定没有一千年也有八百年。
    王教授那双眼已经是洞若观火,真正的火眼金睛了。是人是鬼、是男是女,一眼就能管窥全局。
    “你、你小子到底什么来头,为什么手中会有这么多汉代古董?”
    王教授这一次真的有些震惊了,其实刘羽拿出《曹操真迹》、《钟繇墨宝》、《汉灵帝诏书》后,考古系中不是没有人怀疑过。
    但《汉灵帝诏书》上面的文字,御笔亲书确实是任命刘羽的祖宗--同名同姓的真定侯刘羽,确实乃是他传家之宝。但如今怎么又突然有了刘备的墨宝?
    这个“真定侯刘羽”到底什么来头,以他考古系教授的学识,竟然一无所知,这就令人有些匪夷所思,无法理解了。
    “等等!”
    刘羽没有回答,而是打开了古董店门锁:“来老王,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古董店!”
    “神气什么?我看过的古董比你吃过的饭还多!别想转移话题,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!”
    “看过后你就知道了。”
    刘羽将王教授带进了他的古董店,里面最多的是字画,还有很多汉代的鼎啊、钟啊、剑啊、玉石啊、玛瑙啊,可以说是汉代文物博物馆!
    真的是博物馆!
    哪怕是郭嘉级博物馆,都难以与刘羽的珍藏相提并论!
    “袁绍的、曹操的、钟繇的、刘岱的……”
    王教授这一次真的彻底震撼住了!
    他不相信这些都是真迹,但以他五十多年的考古学眼光,以及刘羽曾经拿出来的真迹对比,这就是真的啊!
    气氛死寂,王教授一眨不眨的紧盯着那些书法字画,一副一副、一件一件的端详过去,那小心翼翼的姿态,宛如对待自己的梦中请人。
    刘羽没有打扰,静静的等着他观摩结果。
    许久后,王教授瞠目结舌的问道:“你小子不会是盗墓贼,盗了一个汉代大墓吧?!
    “也不对啊!汉代有哪位大人物,有资格有能力收藏这么多名人的墨宝?!
    “别说千年后的现在,他们因为三国等影视令人耳熟能详。就算在汉代,他们属于世家大族,都是站在大汉顶尖的存在。能与这些人结交,那么此人绝对的能量绝对非常恐怖!”
    …
    “王教授,以你考古系教授渊博学识,我就想问问,从汉代传承至今的字画珍藏,有可能会达到这么完美的地步嘛?
    “如果是墓葬的储存条件,就不是书法字画展览了,而是碎块遗迹复刻了!汉代还是以竹简绢布为主,纸张稀少。
    “同时正因为纸张存储不易,所以汉代遗留下来的书法字画,都是过亿的无价之宝。
    “所以郭嘉博物馆需要向我来借《钟繇墨宝》来展览。况且就像你说的,有哪位历史大人物,可以做到搜集这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呢?”
    刘羽笑道:“所以答案很简单,这就是我家传的古董!传至真定侯刘羽的传家宝!不瞒你说,我刘家有独门秘笈,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下来。
    现在我就是想要问问,这些值多少钱啊?”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