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朝堂对峙 阅读至0%

第153章 朝堂对峙

书名:逍遥郡马爷 作者:落墨客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5-05 14:58
    徇私舞弊这四个字一出,乾德殿内,再也保持不了安静。
    所有人脸上都挂满了不可思议和瞠目结舌。
    片刻之后,更有人小声低语起来。
    在短暂的震惊过后,杨槐便回过神来,很好地维持住了外在形象。
    虽说不知道为何陛下如此盛怒,更不知陛下为何认定胡俨徇私舞弊。
    但,如今事态的发展和他预想中的大差不差。
    甚至要好上许多。
    既然如此,那又何乐而不为呢?
    杨绍更是喜上眉梢,胡俨惹得陛下如此盛怒,那不就意味着,国子监祭酒之位,已是他囊中之物?
    魏青则是脸色大变,虽不清楚其中缘由,但却绝对相信自家徒弟,于是上前一步,叩首道:“陛下,胡俨虽说有些清贫,但日子还算过得去。”
    “且向来有清正廉洁之名,更何况是春闱此等大事,谅他是万万不敢做出徇私舞弊之事的,还请陛下明察秋毫。”
    仁宣皇帝闻言,也不说话,只是将手中考卷重重掷于台阶之下,随后才冷声道:“自己看。”
    胡俨见状,顿时心中一凛。
    考卷是他和正副总裁,以及十八位考官共同批阅的。
    单单内容和名次上来说,绝无纰漏,陛下更不可能觉着他徇私舞弊。
    所以这错,肯定出在考生姓名和籍贯上!
    上前拾起考卷后,胡俨目光快速看向贡元的姓名和籍贯。
    他依稀记得,陛下就是看了这个,才心生恼怒。
    他本还尤为不解,不过是个贡元而已,每三年都有一个,怎会惹得天子不快?
    然而当那姓名和籍贯映入眼帘之际,他瞬间僵住了。
    下一刻,便瞳孔收缩,眼眸放大,将那考卷拿到眼前,一字一字地看了起来。
    姓名:沈良富,籍贯:淮南。
    南...南方人士?
    贡元怎么会是南方人士?
    这怎么可能!
    这绝无可能!
    而且不是那位淮南诗君,也不是那位江南神童,而是沈良富。
    这沈良富是何许人也?
    一时间,胡俨愣在原地,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。
    这一幕不只是他看见了,站在前排的魏青和杨槐也看见了。
    两人都是于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,比起胡俨来,城府深了不知多少。
    可事到如今,也是纷纷皱眉。
    面露肉眼可见的诧异之色。
    这沈良富,莫非是个有大才的隐居之士?
    也不知他与那淮南诗君相比,孰优孰劣。
    不过,贡元之位,也只是个例而已,陛下何至于发如此大的火?
    “胡俨,快些看看后面的考卷。”见胡俨愣在原地,魏青皱着眉头提醒道。
    现如今可不是发呆充楞的时候!
    胡俨闻言,立即惊醒过来,开始翻阅接下来的考卷。
    第二甲,甄仁义,籍贯江南。
    第三甲,陈楚歌,籍贯江南。
    第四甲,周安,籍贯淮南。
    第五甲,顾兴文,籍贯江南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第十一甲,黄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祖泰,籍贯淮南。
    足足前十一甲,竟全是南方人士。
    不,准确地来说,竟全是江淮两郡之人!
    这
    一时间,整个乾德殿内,陷入了难以言喻的绝对寂静。
    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大气不敢喘。
    杨槐神色诧异,暗中打量起胡俨来。
    他发现自己竟也有看错人的时候,这胡俨平日里看起来淡泊名利,没承想竟如此胆大包天。
    胆敢做出徇私舞弊之事。
    而且一下子,就是十一个!
    要知道,上一次接受贿赂的,也就舞弊了五个。
    好家伙,你比人家的两倍还多。
    那可是抄家灭族的罪过!
    一时间,看向胡俨的目光,甚至都有些怜悯起来。
    寒门子弟,果真是穷怕了。
    一旦捞到机会,当真是不择手段,丝毫不顾后果。
    未曾想,却断送了自身前途。
    魏青看着这一幕,也是呆立当场,久久无言。
    甚至有那么一瞬,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信错了人。
    毕竟以大乾的南北差异,别说前十一甲都是江淮两郡人士,就算都是南方人,也无异于天方夜谭。
    除了主考徇私舞弊,基本没别的解释了。
    可胡俨毕竟是他悉心教导了十数年的子弟,成才之后,也一直随侍左右。平日里为人如何,他再清楚不过。
    所以很快便断定,其中必有隐情。
    刚想开口求情,便听跪在一旁的胡俨声嘶力竭道:
    “陛下!”
    “臣一片赤胆,忠心为国。此次春闱,更是兢兢业业,不敢有一丝纰漏。”
    “更何况,臣与正副总裁,十八位考官此二十人同吃同住。”
    “是万万没有接受贿赂的机会呀。”
    “再者说,前些年科举受贿一事历历在目,臣就算当真要行此徇私舞弊之事。”
    “又何至于做得如此草率,如此拙劣。”
    “以至于让前十一甲,尽是江淮两郡之人?”
    “故而,臣以顶上乌纱兼项上人头作保,绝未行那收受贿赂,徇私舞弊之事,还请陛下,明察秋毫。”
    话音刚落,便见胡俨匍匐在地,额头与地面相撞,发出咚咚响声。
    仁宣皇帝闻言,眉头微皱。手指于龙椅之上敲打,做沉思之状。
    而这时候,看了许久考卷的魏青也站了出来,道:
    “陛下,以微臣之见,此事怕是大有蹊跷。”
    “道来。”
    “方才微臣曾粗略翻阅了一番这十一张考卷。”
    “发现除去第五甲顾兴文外,其余十人,所作八股也好,策论也好,诗词也罢,竟都有些相像。”
    “当然,不是内容相像,而是格式相像。”
    “若是放在平常时候,这自然不是什么大问题。”
    “可偏偏,这十人都位列前茅,甚至刷掉了北方所有考生。”
    “这么一来,其中的门道,便有些大了。”
    “以微臣之见,怕是这十位考生,自身便有些问题,而非胡俨之错。”
    “臣建议,调出此十名考生履历,详查一番,再做决断。”
    说完,魏青便退了下去。
    好的臣子,从来不该替帝王做决定,而是只会给予建议。
    然而这番话一说,还没等仁宣皇帝反应,杨槐却有些坐不住了。
    他方才不开口,是因为兹事体大,胡俨的处罚是跑不了的,陛下自有决断。
    那时候横插一脚,难免惹祸上身。
    可现在魏青都要把胡俨摘出去了,岂能继续退让?
    当即便站出身来,道:“微臣以为魏丞相此言不妥。”
    “八股和诗文本就有既定格律在,人人都是按照这番格律来写的,你为何偏偏只说这十人有问题,而不说全天下的考生都有问题?”
    “莫非是想仗着你丞相之位,平白污人清名?”
    “再者说了,就算这十人当真有问题,胡俨作为春闱主考,为何没有事先察觉?从而让事情演变到这一步!”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