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今日,厂卫尽归自己之手! 阅读至0%

第22章 今日,厂卫尽归自己之手!

书名:拯救大明朝: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作者:炖烂的肉汤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4-04-16 21:06
    “来,看父王画的这副画怎么样?”
    等朱常淦见过他这位便宜父王的时候,才发现这位正是他想象中的闲散王爷的样子。
    身着四团龙,上面绘制有金线,头戴玉冠,腰间缠着玉束带,虽然已经年过六十,但脸色红润、皮肤白皙,目光炯炯有神。
    没有衣食之忧,心心念念的就是自己的画而已。
    朱常淦冲着襄王行礼问道:“父王,咱们襄王府有多少护卫?”
    “护卫?你怎么想起问这个了?又和谁打架了?”朱翊铭不由脸色有些难看。
    朱常淦乃朱翊铭第四子,因为其幼小,所以宠爱有加,想不到反倒是把他的心性养刁了,从小到大,就没有让他省心过。
    “父王,这几日我在家读书写字,不曾惹祸。”
    “哦?”朱翊铭不由将头抬了起来,“你……读书写字?怎么可能?”
    “千真万确,我骗谁还能骗父王不成?”
    “那我考考你……”
    朱翊铭的话还没有说完,就听着朱常淦道:“父王,今日天色已晚,既然考校,还是明天白天比较好。”
    “半夜,我想多陪父王说说话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朱翊铭想了想,终于点了点头,叹了一口气,“这襄王终究不可能传到你的手上,为父这些日子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,不得不为你考虑一下啊!”
    朱翊铭的嫡长子早夭,嫡次子朱长澄极为出色,之后襄王的位子,大概率落在嫡次子的头上。
    朱常淦虽然被封为进贤王,但依着他这吃喝嫖赌的浪荡性子,终究不是正途。
    “你问王府的护卫多少干嘛?”
    “父王,如今各地的起义军此起彼伏,去岁,后金入关劫掠,中院的官兵大部分都驰援北方战场去了,咱们湖北的官兵兵力空虚,为防万一……”
    “蔼!”朱翊铭摆手,“不足为惧,大明朝那么多的文官武将,何须我们来操心?”
    “再说了,那张献忠已经被左良玉打的东躲西藏,溃不成军,怕他作甚?”
    朱常淦叹了一口气,暗道:防的就是他。
    两年之后,张献忠将在湖北谷城再一次起义,到时候将袭击襄阳城,将襄王一脉屠杀殆尽。
    历史上虽然说朱长澄和朱常淦两人跑出去了,因为没找到尸首,这就能说明一定活着吗?
    “父王,左右我也没有什么事,就让我暂理王府护卫如何?”
    “等考校之后,我看你的表现不迟。”
    看朱翊铭的样子,真的是一点都不担心,朱常淦干着急没什么用。
    自打建文削藩、朱棣夺权之后,采取内迁驻地、将不法藩王废为庶人、取消藩王军队等措施限制藩王,明朝王爷们的兵权被大幅压缩,基本上只能起到护卫的作用。
    后来在朱厚照时期的正德年间,宁王起兵叛乱,王明阳出兵将宁王镇压。
    之后明朝的王爷地位就降到了极点。
    不仅不允许进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    京,还限制出城。
    那么明代王爷都在做什么?
    大部分都如襄王朱翊铭一样,没有生存的压力,并且有经济支撑。
    又有大量的时间、精力用于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。
    有参禅悟道的,比如宁献王朱权,其不仅信奉道教,还建道教宫观、校正刊刻道教书籍。
    有为非作歹的,王爷就藩之后,无论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下人的狐假虎威,大明王朝各地与王府有关的犯罪案件层出不穷,王府内部,王府与官员,王府与百姓的冲突不断。
    也有追求享乐的,如梁庄王,追求华丽,家中据说比皇宫之中还富丽堂皇,还有庆成王,其生育的子女竟相传有百人之多。
    也有喜欢手工的,这一点和天启皇帝一样,宁王、衡王、潞王、益王喜欢制作古琴,朱权还喜欢制作瓦砚、朱载堉制作乐器。
    也有喜欢刊刻书籍的,宁王朱权编写的《神奇秘谱》《唐律笛色谱》中便有唐宋古谱,仅他一人编写的见诸史料的书籍便达到一百多种。
    朱常淦叹了一口气,“大明朝这帮王爷的生活,真的是多姿多彩啊!”
    说他们遗憾、悲惨也好,骂他们蛀虫也罢,但他们总体上而言是丰富多彩的,如朱权留存下来的大量史料书籍,八大山人这样一度“疯癫”的落魄人,被后人推崇。
    可惜自己没有赶上好时代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等朱常淦从屋子里面出去之后,朱翊铭停下了手中的毛笔。
    目光闪烁如老狐狸,摇头叹道:“护卫?你真的以为咱王府有多少护卫?”
    按照明律,亲王的护卫几乎都是从禁卫中挑的有的本身就是厂卫和朝廷的眼线,按祖制,不得超过3000人,但实际上不过百余人。
    一旦违制就会受到极端严厉的追究,且亲王不具备完全司法豁免,杀了人一样要追究。
    万历朝的辽王,仅仅被怀疑就被下狱死的不明不白。
    这些护卫说白了,就是监视亲王活动的,一旦王爷活动范围出了王府所在的州府,被锦衣卫和东厂知道,那事情就大了,搞不好小命不保。
    关键无论是万历朝、天启朝还是现在的崇祯朝,历届首辅都喜欢拿藩王说事,就因为藩王们没权。
    对于厂卫,他们也不敢得罪,就怕他们心血来潮,往王府里面塞一件龙袍,那就全完了。
    朱翊铭喃喃道:“父王只是想给你谋一个出路啊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而朱常淦回到自己屋子,再次激活了和崇祯皇帝的通话功能。
    「请稍后,正在搜寻崇祯。」
    很快,崇祯的那边接通。
    “喂,崇祯,有一件突发事件,明天帮我考试一下。”
    “考试?什么考试?”
    “明日我父王要考校与我,你顺便帮我通过一下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正准备前往坤宁宫的的崇祯脸色顿时发黑,张口结舌面红耳赤。
    崇祯做皇帝十年,自身也三十多了,谁能想到还得做这等事?
    “我拯救大明朝,你帮我考试,合情合理。”
    崇祯怔了一会儿,“考校之后,你会得到什么?”
    “王府的护卫会交到我的手中。”
    “伱要护卫何用?”
    “我得将大明朝的藩王们的积极性给发动起来,让他们参与剿匪。”
    “让他们剿匪?”崇祯不由愣住了。
    “大体想法是这样……”朱常淦将自己的想法大致的说了一下。
    主要允许各地王府拥有定额护卫,从祖制下手,既然祖制允许有三千护卫,那么就应该扩到三千人。
    至少千人以上。
    这些王府不是没有钱,他们有钱,也一定可以养活这些兵勇。
    就以他们襄阳府来说,历史上张献忠占了襄阳,缴获了杨嗣昌储存在那里的大批粮饷和兵器,又把襄王府金库里的几十万两银子分发给当地的饥民。
    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