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4章 阅读至0%

第234章

书名:我在古代当大厨 作者:阳光茶香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3-06-22 03:31
    最后一件事,就是公主殿下在她临出发继续去西南监军时。
    给了徐恒生一封信。
    信徐恒生已经看过了,挺详细的给徐恒生解释了关于四门学还有制举。
    还有光禄寺的一些注意事项。
    信挺厚,徐恒生大致将信过了一遍。
    因为他暂时有点忙不过来,打算路上时候,再好好看。
    现在,他需要准备迎接家人,做好去长安的准备。
    因为陛下已经离开,徐恒生是没法再住刺史府了。
    不过好在他之前卖冷饮又赚了钱,他便找了个小院落,短租了几天,打算继续卖冷饮。
    之前给他的硝石,他还有好多没用完。
    现在正是热的时候,还能继续赚点钱。
    白天门口热热闹闹。
    到了晚上,徐恒生备好第二天需要的材料之后。
    便关上门,一边用系统查找了资料,一边仔细看公主写给自己的信。
    之前徐恒生就了解过。
    大梁朝和唐朝,在很多方面都差不多。
    因此,这大梁朝的京师学。
    就是很耳熟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及律算书学了。
    以徐恒生的身份,国子学太学自然是进不去的。
    虽说四门学是庶民子弟能进,但要没有女皇陛下,徐恒生肯定也是进不去的。
    当然,通过女皇陛下后门进学校这件事,徐恒生自然是不会透露的了。
    进了四门学,其实也就是为了能制举。
    这是和科举不太一样的一种考试。
    大梁朝的科举,无非就是通过州县初试,既乡贡。
    或者是太学这类学校保送的学生,
    在京城参加的考试,既所谓常试。
    现在耳熟能详的进士科、明经明法明书算等,每三年一次,就是常试。
    但制举,则是不定期,属于皇帝灵机一动,或者拍拍大腿,拍拍脑门,想开考就开考的。
    不过说起来挺随意。
    其实也是有需要才开的。
    比如突然发生打仗、或者突然灾害或者病疫,需要招收专门人才。
    这就是制举。
    除了同样耳熟能详的博学宏词科、还有知谋将帅科、王霸科拔萃科、疾恶科等等不下百种的科目。
    徐恒生利用电脑查询时候,才知在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宰相张问张九龄,就是没通过科举。
    直接是制举录用。
    尤其是宰相张问。
    他通过的是材堪经邦科。
    是帝国最高级的人才,才能考核通过的。
    若说普通人通过科举考成了进士。
    但几百名进士都未必能有一两个人,能通过材堪经邦或者博学宏词。
    听着倒是很棒。
    但徐恒生确是愁眉苦脸。
    据公主殿下非常含蓄的透露。
    当今女皇,也就是她的母后,有意也要让徐恒生从这两个科目里挑一个来殿试策问的。
    说实在话,徐恒生感觉很头大。
    他的古文水平,充其量,也就是能把繁体字给看下来的程度。
    至于别的,他连四书五经都没得翻过。
    让他和那些考过进士明经之类科目的人...同台回答各种经国安邦的问题...
    应该...能靠他这超越几千年不止的见识,赢过别人吧?
    徐恒生在电脑系统里查过几篇状元文之后,倒是收了看不起古人的心思。
    算了,干着急也没用。
    走一步看一步吧。
    五天之后,李铁蛋安全的将二娘他们带到徐恒生面前。
    久别重逢,和家里几个小孩子团聚,徐恒生难得的高兴起来。
    “大朗,这次过来,按你的要求,将最后留下的这些土豆,都带过来了。还有地里那些,只能等今秋收获之后,再给你运了。”
    “嗯,到时候我家地里的那些,就劳烦你帮忙收了,至于农场里的,到时收获之后,给我留一些做种,剩下的你们也可以卖给别人。”
    这土豆,徐恒生还打算留着将来推广。
    可不能疏忽。
    农场里已经没啥人了,那么多土豆,徐恒生肯定是顾不过来,不如给李铁蛋他们。
    “大朗你放心吧,还有剩下的那点皮货制品,我们这次也带来了。”
    李铁蛋指着满满当当的载货马车说道。
    “我没法等皮货全部卖掉了,着急赶路,这些皮货就麻烦你帮我卖吧,卖得的钱,七三分成,就当是给你们的辛苦钱了。”
    徐恒生在凉州城耽搁的有点久了。
    他必须要赶快出发才行。
    “大朗谢谢你!多亏有你,我们这些人,才能过上这以前都不敢想的好日子。”
    “大朗听说你要去读书了,俺寻思你考个状元啥的,肯定不难!我们都期待呢”
    李铁蛋从徐恒生的书信里得知了,他是要去京城读书的。
    “谢谢你们。我会的。”
    徐恒生和李铁蛋告别后,便安顿了弟弟妹妹,让他们好好休息,好第二天出发。
    好在家里也没啥值得带出来的东西,所以轻车简从,也也轻巧。
    然而,再怎么轻巧。
    徐恒生一家毕竟五口人,一辆马车肯定是坐不下的。
    但是从凉州城到长安路程太远,根本没有车夫愿意去。
    徐恒生又不能让妹妹弟弟赶马车。
    想来想去,徐恒生便去了趟镖局,想问问人,有没有护送服务。
    “出一趟镖倒是可以,但去京城是没有的。我们只能做短途护送,不超过半个月,接下来的路,那还得您自己想办法。”
    怎么办,那也只能这么办了。
    徐恒生既不认识什么商队,更没有什么家丁家仆。
    这出趟远门,实在不方便。
    哪怕有火车都好啊。
    徐恒生叹了口气。
    也只能先出发走着了。
    走在路上,徐恒生才真正体会到古代出行不易。
    什么水泥路不存在的。
    有条像样的宽阔土路,就很不错了。
    有些地方的土路,甚至地面都不平整,稍不留神,就容易陷进凹坑里,然后就要人下了马车,推出坑再继续上路。
    至于吃,更是艰难。
    辛亏徐恒生有文书,可以住驿站。
    但走了这五六天,也才路过了两个驿站,剩下的,就只能投宿路边野旅舍了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