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6章 卜算子6(加更) 阅读至0%

第226章 卜算子6(加更)

书名:小先生请赐教 作者:沐清公子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5-09 08:36
      圣旨下得很快,传得亦很快。
    不到一日,汴京城中已人尽皆知。
    茶肆之中,又开始热闹起来。
    “外边的皇榜都看了么?真是猝不及防啊!”有人道。
    “我见你们皆在谈论皇榜,究竟是何事?”另一人道。
    旁边一大汉惊奇地瞪大了眼:
    “怎么这也不知?皇帝传位于太子,过些日子便要举行登基大典!你是不是汴京的啊?这都不知!”
    问话之人被他说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    只听一老者道:
    “不怪他不知,老汉我也才看着。”
    那人遂问:
    “老伯伯,皇榜上如何说的,你也与我讲一讲啊!”
    老者方道:
    “说陛下除了道教事务,日后一律甩手不管了!”
    有人只笑道:
    “陛下倒会享清闲!眼下战事吃紧,丢给太子,自己修炼做神仙去!”
    “嘘!”一人四下看看,做禁声手势,“天家的舌根也敢嚼!不要命了!”
    “是啊是啊!”又有人道,“莫议论了,且散了吧!”
    于百姓们而言,谁做皇帝似乎并无不同。
    可新皇赵桓这里,直到黄袍加身的一刻,他依旧觉得有些不真实。
    登基后的第一道圣旨,便是封赏一众道教人士。
    这也是为着太上皇的体面。
    而第二道,则是册封朱琏为后。
    赵桓端坐在龙椅之上,一向温吞的他,倒见出些天子气派。
    他俯瞰着山呼万岁的朝臣们,黑压压的一片,一时心有感慨。
    难怪父皇要多留蔡太师几日,原是为了让赵桓新皇立威。
    蔡太师亦在朝臣之中,恭贺着新皇登基之喜。
    只见他面色有些僵,额角不觉渗出几滴冷汗。
    突如其来的变故,让他有些不知所措。
    朝堂上的氛围,更使他满心不安。
    汴京的大雪又开始飘,时有狂风骤起,卷起千堆雪,越发生寒。
    太学的屋舍端重而谨慎,覆上一层雪,便更见出沉稳之态。
    太学生们匆匆穿行其间,对于新皇登基一事,自是奔走相告,各抒己见。
    一时之间,太学辩论四起,前所未有的热闹。
    唯有陈酿屋中,却是安静地一如往常。
    这几日,他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作文,终是成了一篇大论。
    他张开手臂,舒了舒筋骨,熬这几日,肩颈有些酸痛。
    正欲小憩一阵,忽闻得门外传来急促的叩门之声。
    “陈兄!陈兄!”
    这个声音,不必猜,也知是魏林。
    陈酿抚额,这个魏林,每回皆是一惊一乍的。
    他摇头笑笑,刚开了门,魏林便直直冲进来。
    “我说,”魏林道,“你怎么还有闲情作文啊?这外头都变天了!”
    陈酿点头:
    “嗯,同窗们经过,时有说起,我皆闻着的。”
    魏林一脸愣然。
    既是知晓,还这般无动于衷?
    “陈兄,你作文作痴呆了?”魏林瞪大了眼,“我是说,新皇登基了!”
    陈酿又点了一下头。
    魏林更是不解。
    他负着手来回踱步,上下打量陈酿一番,遂道:
    “你可有什么打算?”
    陈酿兀自坐下,吃了盏茶。
    他笑道:
    “你来了一阵,这才算问到点子上。”
    魏林悬着的心终是放下半颗。
    难怪如此悠然,原是早有筹谋。
    他看了看陈酿的书案,指着道:
    “你这几日闭门不出,就为了那篇文章?”
    陈酿替他斟了一盏茶,只道:
    “不错。”
    魏林狐疑地看了看他。
    什么了不得的文章,值得苦熬好几日?
    他拿过看来,霎时一惊。
    还未及细看,其上论题,已然让魏林目瞪口呆。
    《六贼论》!
    他沉了沉气息,也没心思读,只问向陈酿:
    “何为六贼?”
    陈酿一脸正色,遂道:
    “所谓六贼,便是蔡京、童贯、王黼为首的六位大奸之臣。”
    魏林闻言,又是一惊。
    他将陈酿的策论往案上一丢,大步至陈酿跟前。
    只闻他道:
    “是要呈上去的?”
    陈酿点头。
    “这行不行啊?”魏林有些不安。
    他又道:
    “上回的《汴京流民论》,也呈上去了,最后是个什么境况?还不是如了那蔡贼的愿!”
    见陈酿默不作声,魏林又抽出一方雕花凳,在他面前坐下直直坐下。
    “陈兄!”魏林道,“你还总说我鲁莽,这篇策论,最好是从长计议吧!”
    他顿了顿,接着道:
    “你此时呈上去,蔡贼定记着当日之仇。他老奸巨猾的,指不定设下什么套!况且,这回是六个呢!”
    魏林一腔热血,没好气地摇了摇头。
    陈酿拍拍他的肩,笑道:
    “他没机会报仇了。”
    “啊?”魏林面带疑问,“他此时还身居太师高位呢!”
    陈酿遂道:
    “今时不同往日。你也说过,外头变天了。”
    “你是说,新皇有心整治?”魏林问。
    陈酿但笑不语。
    魏林又道:
    “可新皇登基前,与蔡贼似乎并无过节。”
    陈酿沉吟一瞬,方道:
    “魏兄,我问你,何为君?何为臣?”
    魏林只道:
    “君似明月,臣子似星辰。为人臣者,当众星拱月,尽力辅佐,方不愧青史之名。”
    陈酿又道:
    “我再问你,何为百姓?何为社稷?”
    魏林回道:
    “百姓者,社稷之根本也。”
    陈酿点头,道:
    “蔡贼鱼肉百姓,刮天下之财,收于囊中,可是动摇社稷根本?”
    “自然是了!”魏林道,“否则,太学上下,岂会如此群情激奋?”
    陈酿方道:
    “既如此,又岂能说蔡贼与新皇并无过节?新皇仁慈爱民,自然欲除之而后快。”
    魏林这才恍然大悟。
    原来,陈酿这几日埋头作文,并非是在行莽撞之举。
    “陈兄啊陈兄!”魏林笑道,“到底是兄弟眼皮子浅,不如陈兄看得长远。”
    “术业有专攻。”陈酿道,“魏兄的骑射,亦是陈酿不及。”
    这样一说,魏林只哈哈大笑起来。
    他猛拍上陈酿的背,又道:
    “那是!那是!”
    陈酿正端起茶盏要饮,差些一口喷出来。
    他呛了两声,又白了魏林一眼,方道:
    “至于如何呈上去,便要仰仗魏兄了。”
    “我?”魏林一愣。
    陈酿点头,打趣道:
    “魏兄不是最会聚人情,笼人心么?”
    想来,魏林性子爽快,年少热血,太学之人多爱与之结交。
    他遂道:
    “明白!陈兄放心,这一回,定好好地呈上去。”
    陈酿面含浅笑:
    “嗯。既是在此一举,那便做得声势浩大。也好叫百姓们感念皇恩浩荡,痛快一番。”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