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0章 厌金杯6(加更) 阅读至0%

第220章 厌金杯6(加更)

书名:小先生请赐教 作者:沐清公子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5-09 08:36
    开封府尹惩治贪官污吏一事闹得很大。
    虽不至将官员们齐齐抄家,可罚俸贬谪的,却不在少数。
    时人都道,孙府尹瞧着是个文弱儒生模样,可这铁腕手段,堪比谢汾谢大人。
    一时推崇颂扬,很得民心。
    百姓们哪里晓得,被查的小官小吏,原伤不得正主的皮毛!
    蔡太师依旧颇有闲情,金鱼池中又添了些难得的上品。
    他正喂鱼,笑得像自家慈爱的长者。
    只听他道:
    “九郎啊!听闻百姓对你多有爱戴,此番也算是立威了!”
    孙九郎恭敬地立在蔡太师身后,一身常服,只比旁人穿得厚些。
    他作揖道:
    “皆是太师成全,下官不敢居功。”
    蔡太师笑了笑,又回身看他一眼,又道:
    “老夫看你年纪轻轻,怎这般畏寒?”
    孙九郎怔了怔。
    思及从前被贬之苦,总是心有戚戚然。
    他叹了口气,方道:
    “不瞒太师,黄州偏远苦寒。那会子去了,缺医少药的,想是积弱所致。”
    蔡太师面露同情神色,只道:
    “难为你了。”
    转而,他又笑道:
    “所谓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。你如今载誉而归,也算是苦尽甘来。”
    “全仗太师提拔。”孙九郎抱拳。
    蔡太师笑着摆摆手:
    “这倒不值一提。不过,你是吃过一回亏的,想必也能明白些道理。”
    孙九郎一时不解:
    “还请太师明示。”
    蔡太师神情沉了沉:
    “冬日来了,该除的杂草,也留不得了。省得来年,春风吹又生啊!”
    孙九郎默了半晌,只道:
    “下官谨记。”
    蔡太师看他一眼,又哈哈大笑起来。
    遂道:
    “你这孩子!与你说种花养鱼的道理,又谨记个什么来?”
    孙九郎一时愣然,遂附和着笑了笑。
    开封府尹的整治,总算告一段落。
    城中贵人们却依旧心有余悸。树皮羹之类,也就无人问津了。
    连日来,风雪越发大了。
    谢菱这里亦是暖炉生烟,鲜少出门往来。
    闷了几日,只听钏儿不满道:
    “本是极好的生意,如今倒做不成了!”
    这是抱怨树皮羹的财路断绝。
    谢菱将数好的银票放入妆奁,只笑道:
    “这本不是长久生意,不过他心血来潮,捞上一笔。已是多赚了,你又有甚不足的?”
    见谢菱不在意,钏儿也只得作罢。
    她转而又笑道:
    “说来,赵小郎君待小娘子这般好,上回在簇锦坊,小娘子却不理他来?”
    “你懂什么?”谢菱回头嗔道,“他哪里是寻我来的?”
    “不寻小娘子,又寻谁来?”钏儿不解。
    “他谁也不寻!”谢菱轻笑一声。
    她锁上妆奁,又放入衣箱中,只道:
    “急着见未婚妻子,不过是更加正了他纨绔之名!”
    见钏儿满脸茫然,谢菱忽觉颇是有趣。她今日心绪甚好,倒也愿意与钏儿说一说。
    谢菱接着道:
    “近郊粥棚林立,早晚被盯上。而靠着流民发财的树皮羹,自然也连带着被查。好在只是捞钱的小事,不会往深了去,顶多对商户一番告诫训斥。再不济,查到鲁国公府,可谁又会疑他一介纨绔来?”
    钏儿方才恍然大悟。
    她只微张着口,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    只见她不住点头,一面道:
    “从前我只道小娘子心思细。不想,赵小郎君堂堂七尺男儿,竟也心细如发。当真叫人好生佩服!”
    谢菱只摇了摇头,心道:日后去了鲁国公府,让她佩服的还多着呢!
    她朝窗外瞧去,已是午后了,雪势却不见小,反而愈发成疏狂之势。
    眼下还是初冬呢!怎就有了隆冬的意味?
    也不知真到年下,要冷成什么样子!
    谢菱搓了搓手,正欲往榻上打眠,却见外头隐约喧闹了起来。
    一个婆子急匆匆地进来,袍子上还沾着残雪,不及拂拭。
    她慌忙行过一礼,方道:
    “八娘子快收拾收拾,往正厅上去吧!老夫人与老爷夫人们,皆已在了。”
    谢菱还不及回神,那婆子又匆匆而去。
    她眉头微颤,一面唤丫头来更衣,一面思索着方才种种。
    寻常内宅之事,父亲是断不会在场的。
    此番不独父亲,长辈们皆在,又是正厅,想必是大事了。
    而且,是了不得的大事!
    谢菱一下子慌了神,忙趋步朝外行去。
    她一把揽过斗篷,过门槛时,还绕着结子不曾系好。
    只见她一路行来,踉踉跄跄。
    丫头们亦跟着慌了,还从未见过八娘子这般失态。
    一时行至妻梅坞,谢菱脚步一颤,恰撞上了亦匆匆行来的七娘。
    七娘一把扶住她:
    “妹妹当心!”
    谢菱慌张抬头,只见七娘面上亦有急色,却还端端持着贵女的架子。
    “七姐姐可知是何事?”谢菱少有的开门见山。
    七娘摇摇头,又道:
    “总是大事。”
    她记得,上一回这般架势,是送二姐姐入宫。
    七娘将谢菱扶稳,上下打量一番,方道:
    “天大的事,也不能失了气度!”
    说罢,她又替谢菱理了理斗篷的绳结。
    下人们见着七娘,虽不至十分泰然,大抵也算得遇事不惊。
    她们方才缓了慌张神色。
    谢菱看向七娘,也知自己失态了些。
    到底七姐姐见过许多世面,又是朱夫人的嫡出女儿,与她谢菱,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
    谢菱一时神情黯淡。
    七娘又道:
    “菱儿别慌,究竟何事,咱们去瞧一瞧,也就是了。”
    说罢,她方执起谢菱的手,一同朝正厅行去。
    大雪纷纷,谢府四下尽是匆匆行路之人。
    一时衣香鬓影,卷着满院苍茫白雪。
    风声、催促声、脚步声、步摇环佩之声……
    揉作一团,杂乱无章,又极是刺耳。
    方至正厅。
    只见谢诜、谢宪兄弟,老夫人、朱夫人,便是禁足的周夫人亦在!更莫提小辈的媳妇、小郎君、小娘子们了。
    众人皆恭敬立着,正厅是黑压压的一片,直叫人喘不过气。
    七娘与谢菱自不敢耽搁,忙至朱夫人身后立着。
    七娘偷偷抬眼瞧去。
    端坐高位的似乎是个宦官,倒不像谢淑妃宫中常来宣旨的张公公。
    只见他身着官服,很是体面。眉目含笑,却不怒自威。
    通身的气派,总是与寻常宦官不同。
    既是宫里来人,想必是有旨意。
    而这样大的动静,只能是圣旨!
    谢诜一时双手交叠高举,领着家眷恭敬行礼:
    “请童大人宣旨。”
    众人这才明白,来人原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,童贯!
    可这圣旨,究竟所为何来?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