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汉堤 阅读至0%

第1章 汉堤

书名:风敖裂变 作者:龙阁佬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3-04-30 14:56
    正午时分,
    骄阳似火,
    七八月的太阳,
    正如饥似渴,疯狂地炙烤着几近龟裂的黄土地,
    古老的县城,
    不起眼的村口,不远处的土路上,
    一棵歪脖的老柳树正依偎在一座不大的青石桥旁,苟延残喘着......
    石桥身上布满了刻痕,虽然有点残破,
    但是依然挺立,看的出是有点年头了,
    至于有多久,就连村里人自己也说不清,
    只是隐约的记得,祖祖辈辈的生活里,就一直存在过这样的一座石桥。
    “汉堤洞”
    便是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的名字,
    谢风父亲的老家便是这里.....
    因为父亲的缘故,
    他的童年除了古城,竟然有一半是在这里度过的!
    父亲是个当过兵的人,
    转业后便被分配到遥远的秦岭山中,
    古称凤州的地方.....
    再后来,他带着全家从这里走了出去,最终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地方!
    母亲是一个知青,
    下乡插队在韩城,
    地地道道西安城里的人.....
    那个年代的婚姻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!
    在城里待久了,
    谢风到也喜欢这个小村庄的淳朴......
    和那一股子黄土泥腥的气息!
    汉堤是一道高高隆起的黄土墚,
    如同一条威武的巨龙,自西南向东北蜿蜒延伸。
    土墚的南端起于泾惠渠,
    紧贴渠的北岸,土墚高高抬起,
    像是巨龙头,高数丈,宽数十丈。
    龙身半围着一个叫郭苛廊的地方,
    贴着武寨府村。
    再向东北到了于右任的祖居地斗口于村,
    向三原县城方向逶迤而去,全长十四五公里。
    “汉堤洞”
    对谢风的吸引力,源自每年的二月二庙会。
    听老人们讲,
    那个年代.....
    汉堤建有药王庙、天王庙、娘娘庙、土地庙,
    四个庙宇都在“龙头”的高墚上。
    庙会只有三天,但是场面很大。
    正月十五一过,
    庙会开始.....
    方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会赶来,
    进庙上香,
    享用吃食,
    还有许多零售商贩在人群中穿梭,
    这里便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。
    土地庙是一座小庙,
    土地爷地位低微,进不了庙宇大院,只守在门外路旁。
    因为地处路旁,香客们路过都顺便进去烧一炷香,
    吊几张表,扔几个布施小钱,香火倒是十分旺盛。
    天王庙是主庙,坐北朝南。
    坐西朝东是药王庙,靠西墙是一米多高的庙台,
    庙台上供奉着药王孙思邈的彩色塑像,比真人高出大半个身子。
    两边靠南北墙还坐着两排彩色泥像,和真人大小等同,
    墙面都有彩色壁画,讲的是有关孙思邈的故事。
    药王庙对面,坐东朝西的是娘娘庙,求子求福的人必拜的地方。
    这里的主庙虽说是天王庙,但香火最盛的是药王庙。
    传说,唐时尉迟敬德监修嵯峨山二台铁瓦殿时,
    染上疟疾,在汉堤养疾,
    药王孙思邈在这里为敬德看过病。
    人们就在这里建庙塑像,立碑植树,供奉药王。
    与汉堤每年二月二庙会同时举行的还有一项传统活动,
    在庙拆了之后继续保留,那就是撵兔比赛。
    关中地区出一种犬,
    称之为“细狗”,腿长、嘴尖、腰很细,跑得很快,人们养它专用来猎兔。
    每年二月二这一天,
    方圆数十里之内养有细狗的人,
    从四面八方向汉堤洞集中。
    他们牵着狗,不走大路,从田野小道蹚来.....
    为的是把四野分散的兔子围赶到汉堤洞。
    正午时分,人和狗聚拢得差不多了,就有人一声令下,
    人们撒开细狗牵引绳,几百条狗便四下出击寻猎兔子。
    有兔子从藏身的草丛或沟坎里窜出,
    狗便追上去。
    人们比赛的是谁家的狗跑得快,能最先咬住兔子。
    狗多,兔子也不少,
    这一只兔子没追上,还有下一只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兔子奔窜,细狗飞驰,
    狗主们大呼小叫地为自家的狗呐喊助威,
    有的手中提着用弯木做成的专打兔子的“兔拐”,
    也在野地里狂奔。
    于是汉堤坡墚上是尘烟四起,呼哨连天,好一派鏖战的场面。
    谢风也曾随着大人们加入过撵兔的行列。
    遗憾的是他的“虎子”是只土笨狗,不是细狗,
    既无猎兔的灵性,又无疾驰的速度,自然一无所获!
    于是撵到兔子的那些细狗的主家们,
    看着谢风和他的土狗狼狈不堪的样子,
    发出阵阵刺耳的欢笑声,令谢风很是丧气。
    但是当他看到过几只细狗得到主人的奖赏时,
    瞬间就把一只兔子撕咬成血肉模糊的碎片,
    血腥的场面,
    反而让谢风庆幸他的“虎子”并没有参与到这样血腥的杀戮。
    时光回转,
    汉堤古渡,
    斗口......
    村里的老六爷说,
    那是汉高祖刘邦为了和项羽争霸天下操练水军的地方......
    那时候的泾河还很大,一点都不象现在的样子。
    村里的长者老六爷,此刻正摸着自己的花白的山羊胡......
    看着桥边老柳树下的孩子们,意犹未尽地说着......
    “后来呢?”
    谢风此刻正蹲在老六爷的身边,
    还有一群孩子.....
    旁边是纳凉的妇女,
    还有地里刚刚忙完活路的男人们,
    听着老六爷讲了千百遍的故事!
    谢风此刻似乎听的有点入迷。
    这可是他在城里不曾听说过的故事!
    看着老谢家的小子如此入迷,
    老六爷的讲性似乎更浓了......
    那个时候的泾河的确很大,
    汉高祖刘邦曾下令在这里修建堤坝,
    围河造湖,操练水军,统兵的大将正是韩信。
    楚汉之争,
    以项羽自刎乌江而结束,
    再后来为了修养生息......
    皇帝下令改造堤坝,
    修建沟渠,
    并在我们这里开闸放水以便灌溉农田!
    由于没有仗可打了,
    一部分士兵们解甲归田,
    在这里繁衍生息,
    这就是我们村的名字"汉堤洞"的由来。
    “哦,那么,老六爷,
    我爸的单位,那个地方为什么叫斗口?”
    谢风继续不依不饶地问道......
    呵呵......
    老六爷又摸着自己的胡子,笑了起来,
    “都没仗打了,人们要渡河啊,
    所以就在那里修了一个渡口,
    所以谐音就叫斗口(渡口)嘛......
    “可是我在那里并没有看见河啊?
    谢风接着问道......”
    “唉!”
    “以前的泾河可不是这样的......
    那时候的泾河很大,
    要不龙王怎么会住在那里,被叫做泾河龙王!”
    “那时我们村后面的坡梁上,
    过去除了大小四庙,
    其实还真有一个龙王庙呢,香火旺着呢......唉!”
    老六爷又叹了口气,自言自语的嘟囔着......
    “现如今的汉堤洞......
    由于历史原因,经历了许多的变迁,
    往日的景象早已不复存在……
    高高的“龙头”已被削平,
    不见一棵柏树,庙宇亦无存,
    就连大渠也改线离村子有一段距离,
    原来的渠道,现在已经填平,成为了村子的中心街道。
    老六爷接着又长叹一口气,缓缓地说道......
    “我们这里原来叫汉堤,
    至于村名为何要在后面加个洞?
    那是因为,解放前......
    民国年间,黄河花园口被炸以后,
    很多河南灾民拥入,无处安身!
    于是就在汉堤向阳的坡地上挖窑洞居住,
    慢慢地“汉堤洞”这个名字也就叫开了。
    至于斗口嘛,它的历史也很久远,
    老六爷悠悠地继续说道......”
    所谓“斗口”,就是白公渠的分水处。
    早在二千年前的西汉初年,
    在郑国渠的南面,就开凿了这条白公渠,
    引泾水入泾阳、高陵等地并注入渭水,
    使这一带四五千顷农田得获灌溉之利。
    所以,自古以来,这一带就是关中富庶之地。
    记得近代那里还出过一个名人......
    于右任,名伯循,字右任,先祖世居陕西泾阳斗口村,
    准确的来说,于右任的老家是斗口于村(后改名为兴隆村)。
    斗口地处泾阳和三原两县交界处,
    早先归三原县管辖,
    解放后,归属几经更改,现在属于泾阳地面,
    所以说于右任是泾阳人也行,三原人也对。
    是于右任用自己祖遗和本户族人的300亩土地为基础,
    并用公平价钱购进转售的土地千余亩,
    于1931年创办了斗口村农事试验场。
    “哦......原来斗口是这样来的啊,”
    谢风在补完一句后,
    继续随着老六爷的回忆,
    听他慢慢述说......
    直到彻底沉浸在了过去!
    虽然晚生了几年没有赶上老六爷说的那些往事,
    但是他所说的那种疯狂的场面,还是彻底震撼了谢风!
    他甚至都不敢想象自己如果在那个年代会是怎样的,
    或许会更加疯狂,就象是一头饿急了的狼吗?
    还是救苍生于倒悬,力挽狂澜的英雄?
    想到了狼......
    谢风又在沉默了许久后,
    突然问老六爷:“狼,我们这里以前这里有狼吗?”
    老六爷愣了一下,
    用奇怪的表情看着谢风......
    缓缓地说......
    “有啊......
    而且还很多呢,就在后面坡梁上,离龙王庙不远的地方......
    狼是怕人的,
    可是那个年代连人都吃不饱,
    何况狼呢,后来就发生了狼叼小孩的事......
    隔壁村的王婶,
    她家的孩子,就被狼叼走了!
    唉......
    可惜了,是个男娃,要活到现在,你娃都该管他叫叔了啊!
    自从发生了那事后,
    那狼就都叫人给打死了,没有被打死的也都跑了......
    听说还有一头白狼呢?
    也向北跑了,
    说着......说着......
    老六爷用手颤颤巍巍,指了指北方.....那是大漠孤烟,天穹的尽头!”

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