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作为蜀汉军事、政治、外交一手抓的一把手,考虑问题当然会比刘林这种纯将领全面的多,诸葛亮现在有心在马谡(已经宣告失败)、姜维之后再培养一个刘林作为接班人,自然会在这种问题上点拨点拨。
“北伐连连失利,朝中以谯周为首的发对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大,可是王业不偏安,一旦北伐停止,朝廷的法理性就会弱化,这样更给了那些天命论者机会。”诸葛亮接过谯周的折子放回案上。“所以我们和东吴的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。”
“丞相的意思是和东吴的合作其实是在加强朝廷的法理性?”刘林现在可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知识的记忆,当然不会听不出来诸葛亮的意思。
“法理性这种东西,说有用未必有用,但是需要的时候就特别重要,如果名不正言不顺的,就会处处受到掣肘。”
“就是说,吴军能不能牵制住一部分魏军是一回事,只要东吴响应了我军的军事行动,变相地就等于认同了我大汉的正统。而我朝迟迟不能收复关中,正是需要这种正统的认可,让大家觉得天命还在刘。”刘林略略思索了一会儿,就发现了问题的关键。
“对,孙权虽也称帝,但是往来国书都是我和他交涉,也是因为陛下不方便跟他直接交涉,毕竟异姓不得称王的规矩还是要回避下的,何况孙权可不是王,而是帝。不管东吴法理性如何,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国家,而由另一个国家来承认一个国家的法理性,是最有说服力的。”诸葛亮赞许地看了刘林一眼,自从上次进宫见过陛下,刘林的变化实在太大了,一个被父仇冲晕了头的莽夫,一夜间就变成了一个心思沉稳、眼光独到的后起之秀。
或许,真的是天命在刘吧,才会让大汉又多了一个可造之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