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章 创设青山会 阅读至0%

第19章 创设青山会

书名:我在古代搞科研 作者:天然小猪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3-01-26 13:58
    其实张守诚也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老实人,他对韩诺所说的话,并不完全真实。
    譬如为何只有三郡的青年才俊跟随他来阳城这件事情,便是另有隐情的。
    原来金帆山和大青山中间的这片狭小的平原地带,并不适合种植作物。
    所以定边、绥远、安靖这三郡,一直都要仰仗中原的粮食补给。
    但这局面随着阳城为漆黑子所占被打破了,三郡陷入了断粮的窘境,靠着贫瘠的土地长出来的一些粮食勉强维系生存。
    而那靠着鸠国的长和郡,则借着当中间商赚取鸠国与三郡的差价而大发横财。
    所以长和郡那边根本不会买韩诺这个所谓的寒云王孙的账,张守诚的出使自然不可能顺利。
    在经过一番权衡之后,张守诚只出使了三郡,并成功说服了三郡的话事人。
    至于那帮青年才俊,不过是随他回来走个过场而已。
    不过令张守诚没想到的是,韩诺真的煞有介事的搞了个请仙仪式,还真的召唤出一个神使来。
    虽然利益才是三郡归顺的根本原因,但这锦上添花的表演还是让张守诚压力大减。
    毕竟如韩诺所说,理想有时候真的需要神迹来烘托。
    因为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,三郡都不可能从韩诺手中拿到任何实质性的好处。
    若没有一点信仰支撑,恐怕这些人迟早会生出别的心思来。
    这日,韩诺正在与会计小杨讨论阳城以及三郡的财务状况,张守诚不请自来。
    “韩王,在下还有一事要请教。”
    韩诺看了看张守诚,又看了看小杨。
    “将军何事,但说无妨。”
    张守诚也看了看杨晓旭,“请问韩王当初为何杀林骏?”
    韩诺放下手中的报表,认真的看着张守诚。
    “将军是从文铁枪那里知道我杀林骏之事的吧?”
    张守诚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那文铁枪也和你说了林骏临死荐将之事?”
    张守诚又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文铁枪没和你说我杀林骏的原因?”
    张守诚摇了摇头。“他说了,我不信。”
    “所以你便来问我?”韩诺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    “乱世之中,英雄也可能成为流寇,王侯也可能出身草莽,人才的任用,难道不应该不拘一格才是?”张守诚说着自己的想法。
    韩诺伸出食指对着张守诚摆了摆。
    “人才如兵刃,在有德者手中,便可保境安民。在残暴者手中,便会屠戮百姓。”
    “我杀林骏,确实不是因为他做尽坏事,而是为了立德。”
    “我要告诉世人,我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,要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。”
    “正是因为乱世,人们才有诸多身不由己的借口,残食同类、手足相残、背主求荣,做出此类选择以后,都将过错推给乱世。”
    “若人人如此,天下何时可平?我不需要那些靠着利益扭结在一起的人,我需要的是守诚将军这般身逢乱世还保留自我操守,不以刀兵向国人的真将才。”
    张守诚闻言茅塞顿开,抱拳一礼道:
    “大王真吾王也!”
    韩诺微微一笑,“你可是在担心人才不济一事?”
    张守诚再次点了点头。
    “无妨,我已经有所部署。守诚将军耐心等待几日,届时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交待。”
    张守诚闻言,抱拳说道:“那我便静待韩王意旨。”说罢便告辞而去。
    看张守诚走后,会计小杨瞥了韩诺一眼,“用这种虚无缥缈的理想主义忽悠一个老实人,你的良心真的不会痛吗?”
    “闭上你的毒嘴,这样我的心就不会那么痛。”韩诺一脸正经地说道,突然又转过头来。
    “话说新来的那个柳柒七是不是搞教培的?”
    杨晓旭白了他一眼,“就是那种课外培训机构的校长,教钢琴舞蹈什么的。”
    “看着挺年轻的啊,就校长了?而且就那穿着,也不太正经啊。”
    “什么正经不正经的,人家为了宣传学校在录小视频呢。”
    “嗯……这学校估计得倒闭。”韩诺搓着胡须说道,“她对教育培训机构那套管理体系了解吗?”
    “这你自己去谈,或者问李佳宇,那小子表现得可殷勤了。”
    “殷勤?”韩诺笑了笑,“殷勤好!殷勤好!”
    杨晓旭转过头来认真打量了韩诺一眼,“诶嘿,不对啊,咱韩大王这是啥反应?跟地主见了自家傻儿子会拱白菜了一般开心。”
    韩诺摆摆手,“哪有?你这是牙尖哈!牙尖!”
    杨晓旭抬眼瞧了瞧韩诺,越发觉得这老大不太正常了。
    此后韩诺真的找来柳柒七和李佳宇一起讨论了开办学校的细节,没多久就把柳柒七任命为教育部长。
    有了岗位责任人,接下来就是给岗位安排职责。
    韩诺给柳柒七安排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一个叫青山学社的学校,学员主要是一些青年才俊们。
    这些青年才俊有张守诚从西北三郡带回来的青年们,也有阳城中发掘出来的年轻读书人。
    当这些年轻人听说自己被强行征召入青山学社时,他们或多或少有些讶异。
    听说过这韩王行事怪异,但从未想过他行事如此怪异。
    这日,在腾蛇寨原址的半山腰上,翻新过的聚义堂改造成的青山学社教室里。
    除了一帮青年学员,张守诚、朱灵、周苍、林世友、黄权志、卓克等众多部将也在座。
    韩诺则作为青山学社的第一任校长,在讲台上站着。
    他省略了许多不必要的开场白,一上来直接进行了青山学社的第一堂课。
    “请问在场各位,君王、社稷和人民,孰轻孰重?”
    韩诺扫视了一眼在场之人,所有人还处在云里雾里。
    “张守诚将军,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。”
    眼见无人主动答题,韩诺直接点了名。
    张守诚犹豫了一下,站起身来,说道:
    “我以为,社稷最重,有社稷才有君王。其次是君王,有君王人民才有追随的对象。”
    “我们陶国,就是因为嗣君问题导致天下大乱,人民流离失所的。”
    韩诺点了点头,“谢谢张将军的回答,请坐下,等会儿大家发言时不需要再站起来。还有别的答案吗?”
    这时林世友举起了手,韩诺示意他直接说。
    “我认为,君王最重要,然后是人民,最后才是社稷。”
    “我们这里在没有韩王之前,就没有人,也就没有地。”
    “韩王来了,人也越来越多,地盘也越来越大。”
    韩诺笑了笑,又问了一句有没有不同见解的。
    一个来自安靖的叫陈庆阳的小伙子举起了手。
    “我以为,君王最重要,其次是社稷,最后是人民。”
    “就像刚才那位将军所说,首先要有可追随的君王,然后才能占据土地,最后才能养活更多的人。”
    韩诺扫视了一圈,“大家还有别的看法吗?”
    众人全都保持沉默,似乎没有别的看法了。
    韩诺又换了一种问法:“支持张将军的看法的,举个手。”
    韩诺大略数了数,超过一半的人支持张守诚。
    “支持林将军的人举个手。”只有寥寥数人。
    “支持最后这位陈同学的人举手。”
    这一次此前未举手的人都举了起来。
    从统计结果来看,人们似乎更看重君王和社稷。
    “你们没有一个人觉得人民最重要吗?”
    韩诺问了一句,发现没有一个人回答他。便开始了自己的演说:
    “请问各位,没有人民的土地,是什么?”
    “是荒地!如今陶国千里土地,那些原本是良田沃土的地方,现在都不过是一片焦土。”
    “那么,没有人民的君王又是什么?”
    “是孤家寡人!寒云王朝当年的国君之所以失去王位,就是因为他傲慢的不把百姓当回事,才在遭遇危险的时候没有人民站出来拱卫他。”
    “陶国内战延续了二十年,是因为没有君王吗?是因为没有土地吗?”
    “不,是因为他们轻视人民,他们将人民当成两脚羊,他们任意奴役人民,不为人民做主。”
    “所以没有人愿意为他们而战。”
    韩诺顿了顿,看着在场诸人。发现众人都一脸迷茫的看着自己,便立刻接着说了起来。
    “所以在我的心目中,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
    此言一出,众人顿时炸开了,大家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。
    “韩王,圣贤书上教导我们,长幼有序,尊卑有别,君王即天子,护佑万民,怎么可以将民放在天子之上?”
    一名看上去很正气的学生站起来发言到。
    韩诺看了看他,“你自己都说了,天子的责任是护佑万民,而不是凌驾万民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天子的责任是保护人民,为人民服务!如此说来,你们认为君王和人民,孰轻孰重?”
    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,韩诺都在与在场之人讨论君王社稷人民孰轻孰重的理念,最后终于对众人洗脑成功。
    课堂结束后,他宣布以在场之人为第一批成员成立青山会。
    青山会的宗旨是“以民为本”,做任何事当优先考虑人民的利益和幸福。
    而无论是军中将领还是地方官员,都必须进入青山学社学习民本思想,并加入青山会。
    而这第一批成员自然也成了民本思想的传道者,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完善民本思想的理论基础。
    总的来说,韩诺这一次洗脑非常成功。
    虽然短时间未见成效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种在那些才俊心中的种子逐渐发芽,竟在四郡之间引起了一股新的风尚。
    而韩诺这边,则让柳柒七组织人开办了一个名为青山报的报刊。
    印制报刊采用的是活字印刷技术,由黄权志在陈小林的指导下进行的。
    两人甚至从各郡中网罗了不少技术人才,对造纸术也进行了改良优化,让教育成本降低了不少。
    韩诺对于这种民用科技的改良是感到很意外的,因为他认为基础技术是一种需要靠时间沉淀的东西。
    却没想到只要有确定的研究方向,此间的人才竟然也可以完成如此复杂的工艺改造。
    于是,他便让陈小林以徐江的玩具狙击枪为蓝本,开始开发起狙击枪来。
    当然,火枪的改进也在同步进行。从地球过来的十二人,头脑风暴出各自印象中的枪械知识,最后交给黄权志找工匠研究。
    而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教化,因为教育资源的稀缺,便还是以文工团的话剧形式为主。
    金钰将文工团扩展到了五百多人,其中大多原本就是艺伎出身,所以培训起来很容易。
    他们逐渐将民本思想和一些正确的价值观输出到各地,所起的作用竟不亚于青山会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