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章 两策治旧爵 阅读至0%

第14章 两策治旧爵

书名:大秦:教书五年,长城变欧式了? 作者:薪火啊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11-07 12:58
    大秦以律法为本,自从商鞅变法开始,整个大秦的律法的完整性以及效用,就开始领先于战国时期的其它六国。
    到了嬴政这一代时,整个大秦的律法已经达到了当时的巅峰。
    一个空前绝后的地步。
    但同时,这样繁杂的律法也造成了一个大问题。
    大秦的百姓,是由数百年前起,就开始逐渐适应了大秦的律法,这中间是一个极为蛮长的过程。
    这才让百姓懂得了大秦的这些法律。
    但如今大秦一统,对于六国的遗民却是不同。
    尤其是那些守旧的六国遗民。
    心中依旧念的老六国的律法,对于大秦的律法,也是阴奉阳违。
    按照从前,为了让这些遗民好好治理六国遗留下的土地,也只能听之任之。
    但这一次嬴政与李斯,是铁了心,一定要变法。
    如今大秦的根本已有,只需要将红薯幼苗,开始推展到大秦的土地上即可。
    这个时间虽然不短,但以如今的大秦国力,还是完全能够撑得住的。
    在将种植红薯一事安排下去之后,第二日,嬴政便召来了一众大臣开始商量变法一事。
    不论是提出变法的李斯,亦或者身为秦国君主的嬴政,对于这一事,都有着自己的思量。
    改革土地这一事,大秦并非首例,历朝历代皆有人提出改革,但下场基本上都是凄惨无比。
    诸如商鞅虽然最终在秦国改革变法成功,但最终也被那些守旧的贵族们,逼的落下一个车裂而死的下场。
    没错,六国有贵族,大秦自然也有。
    只是如今的大秦,经历了变法之后,已经比从前好的太多太多。
    所以说,此时的秦国,在变法上的优势,可谓是得天独厚的。
    首先大秦已有了一次变法成功的例子,百姓皆可获得田地,这事在朝堂之上,虽然还有一些保守派会持反对意见,但已经影响不到了总体趋势。
    其次便是其它六国,如今六国刚才覆灭,天下之势百废待兴,其中六国遗贵基本大多数都已经落魄,短时间内,难以成了气候,其下的势力多半也大幅衰退,需要修整生息。
    而且基本上也被迁移到了大秦的偏远地区,脱离原本的国土,并处于大秦的监视之下。
    不过,终究是有一些六国的遗族有深厚的基础。
    不少通过逃亡,贿赂,隐姓埋名等手段潜伏了下来,在暗中等待着大秦这个巨人衰弱。
    也是因为如此,在整个大秦境地,短期内能够大秦造成威胁的遗贵已经所剩无几。
    可以说,这是一个变法最好的时期。
    但其中唯一的阻碍便是这六国的遗贵在同一时间进行反叛,群狼环伺之下,便是猛虎也有危机!
    所以对于六国的遗贵,只能采用非常的手段,逐个击退削弱。
    否则遗贵人人自危,集体动荡,也会使得百姓们都不得安宁。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关于变法一事,有何建议?”嬴政高坐于龙座之上,蹙眉问道。
    变法一事,势在必行,但其中种种还需要慎重。
    “大王。”文官一侧,一名文官站了出来,执礼躬身道:“臣以为变法一事,应当迟缓,如今我大秦初立,国库匮乏,六国遗留之地还需要人来治理,若是轻易废掉旧爵,恐怕会动摇国之根本。”
    此人是大秦之中的重臣,官居高位,几乎不逊色于李斯,在六国之中颇有贤德之名,虽然没有实权,但自成一派。
    此人话音一落,朝堂之上顿时便有不少人微微颔首。
    暂不处理六国遗贵,的的确确就是如今大秦最为稳妥的一种做法。
    但从前,也正是因为这一种选择,从而导致六国遗贵逐渐修养好了生息,羽翼逐渐丰满了起来。
    就在这时,李斯上前一步忽然站了出来。
    “大王,右相所说不错,但右相可否想过,如今六国遗留的百姓大多都因为战事而流离失所,如果不及时处理,那势必会造成民怨,日后若是六国旧爵手握良田,劳民伤财,等待这些六国百姓民愤四起,应当如何处置?”
    “我大秦手握百万雄师....区区民怨又有何惧?”右相嘴硬道。
    “好,那便如同右相所说,六国遗民皆返,天下处处揭竿起义,我大秦应置身于何处?”
    “如今六国旧爵分崩离析,不成气候,此时不作为,何时作为,莫非要等待他们站稳脚跟,自立为王,再去作为吗?那样又与从前的六国有何区别呢?”
    台下的众臣听了李斯的一番话之后,纷纷如同被说醒了一般。
    的确如此,此时大秦初立,若是让这些六国的旧爵继续执掌六国的土地,这与将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又有什么区别?
    大秦完成千秋一统,可不是为了效仿前朝的!
    “李相,废弃六国旧爵,应当如何处置?”嬴政面色不变,已经默不作声的表达了自己的立场。
    他与李斯早就相商过了,如今将这件事放在朝堂之上,也只是为了走一个过场。
    灭六国旧爵,此举已经势在必行!
    随着嬴政话音一落。
    原本不赞同的右相也默然的站在了一边。
    他自然是明白那些旧爵就如同国之蛀虫,吸食着大秦的血液,却是壮大自己,但是想要将这些附骨之蛆去除,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便是不说其它,在治理六国一方面,还需要这些人出面。
    朝堂之上,群臣的议论之声逐渐大了起来。
    人群依旧分为了两派,不过与方才略有不同,这一次的声音大多都是赞同废除六国旧爵的。
    秦人自古以来便是民风彪悍,骨子里,都是看不上这些六国旧爵的。
    区区一些败军之将,还敢在胜者面前作威作福?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