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下海 阅读至0%

第164章 下海

书名:逆流1977 作者:李超强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7-14 21:32
    “小郭,你……不开玩笑吧?”
    姜树峰忙问,满脸匪夷所思的表情。
    “姜副校长,我现在的表情像开玩笑吗?”
    姜树峰仔细瞅了瞅,确实不像,只是……一座图书馆,也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?
    甚至可以说怎么可能?
    一个礼拜前,对方打算花几千块的时候,他虽惊讶,但多少还能接受,因为一些人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,为此不惜贷款也是有可能的。
    但如果说一座图书馆,打死他都不敢相信!
    他听闻过某些院校有这种情况,但那都是爱国华人捐赠的,眼前这个小伙子,明明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嘛,怎么可能有这种财力?
    “你知道建设一座图书馆需要多少钱吗?”刘校长眯眼问。
    “不知道。”郭永坤摇头,“您不妨说说。”
    “至少10万块。”
    “哦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刘校长满以为这个数目报出来,对面大言不惭的小年轻,肯定会吓一大跳,然而,对方仅仅轻飘飘地吐出一个“哦”字。
    “我说的是10万块!”
    他还以为对方没听到,或是听错了。
    “对呀,10万,我知道,10万人民币现金嘛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这是什么情况?
    刘校长下意识望向姜树峰,俩人面面相觑。
    “小郭,我把你的话捋一遍。”姜树峰吞咽着口水说,“你的意思是,打算花10万块,捐一座图书馆给我们,让你妹妹来我们学校念书。是这样吗?”
    “没错。就是这个意思。”
    “这……恕我直言,你能拿出这么多钱?”
    “只要你们同意让我们妹妹入学,这笔钱我今天就能送过来。”
    “你……”姜树峰无言以对了。
    “你确定?”刘校长的眼神此刻亮得吓人。
    一座图书馆呀,他们学校刚好没有,如今的图书都藏在教学楼里,可供学生借阅,但完全没有场地给他们静读。
    “我非常确定。”
    “嘶——”
    两个小老头同时倒吸一口凉气。
    “你如果能做到,我答应你!”
    刘校长根本没作他想,就是老同学那边有什么意见,他也懒得理会了。
    之前这个小伙子的有句话,其实并没有说错,成刚那小子落到今天如此地步,完全是咎由自取,这件案子他一清二楚,虽然没造成大的灾难,但性质不可谓不恶劣。
    而且大海夫妻,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    “二位不妨喝喝茶,等我两个小时。”
    话到这里,也没什么好讲的,郭永坤直接站起身来。
    “可以。”刘校长一脸严肃,他今天就作好浪费两个小时的打算。
    因为此事如果真能兑现,就是一件造福全校的大好事。
    郭永坤随即离开。
    望着他的背影,办公室俩人你看我,我看你。
    “这个人到底什么来路?”刘校长问。
    “我哪儿知道呀,他是通过教委的一名干事联系上我的。”姜树峰摊摊手道。
    “我总觉得事情匪夷所思啊!”
    “一样。河东如果现在就有了十万元户,简直不敢想象。”
    “确实……”
    “其实他到底什么来路,你问问那位冯副局长不就知道了?”
    “也是。不过……还是先看看是真是假再说吧。”
    离开矿业大学后,郭永坤运气不错,拦到了一辆夏利出租车,然后就来到临河口。
    等他拎着一只黑色帆布袋,再次见到两位校长时,仅仅过去半个多小时。
    “钱在这里。”
    他将袋子放在了刘校长面前的木茶几上。
    刘校长此时只感觉浑身发烫,居然还真来了,而且没空手!
    坐在他旁边的姜树峰更是表情激动,脸都红了。手机\端  一秒記住『』為您提\供精彩\阅读
    “刺啦!”
    拉链扯开……
    “天哪!”
    满满一袋钞票,崭新的大团结,每十沓捆在一起,整整十摞。
    “所以我妹妹入学的事情?”郭永坤不顾二人震惊的表情,急着将事情落实。
    钱对他来说是小事,这辈子真拿它当身外之物,没了就没了,但妹妹的人生必须好好规划。
    所谓的不择手段,就是如此。
    如果十万不行,那就一百万,如果一百万还不行……他就送妹妹去港城读书。
    真把他逼急了,捐个哈佛他都干!
    “我会安排。”刘校长说。
    郭永坤点头,“我希望有个捐赠证明。当然,我不需要将来图书馆署名什么的。”
    没理由钱给出去,不弄个证明在手上,万一……对方不认账呢?
    凡事皆有可能。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
    “应该的应该的,我来写。”姜树峰主动揽过任务,跑到书桌前写字时,手都是抖的。
    东西到手后,郭永坤也没有久待的意思,告辞离开,临时忽然想到什么,脚步微顿,扭头望向刘校长,幽幽道:“麻烦刘校长给冯家带个话,这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,那件事我本已经当它结束了,但如果他们不这样想,那就……没完。”
    威胁,赤裸裸的威胁。
    要换一个小时前,刘校长绝对会嗤之以鼻。
    冯家是高干家庭,你算什么?
    但现在,他生不出半分这种心思。
    想想就知道,一个能随手拿出十万巨款的人,岂是泛泛之辈?
    这还不是重点。
    重点是,他仅仅为了替妹妹争取一个上学名额,就这样一言不合地扔出来,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。
    这,才是真的恐怖!
    “好!”
    这个字刘校长回答得很认真,因为他觉得确实有必要好好劝劝老同学。
    时代在变,改革开放数年,南方的变化有目共睹,金钱的力量越来越大,再不是那个以钱为耻的年代,否则各地也不会大力招商引资。
    资本正在崛起,势不可挡。这一点,从事经济研究的他,比谁都清楚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9月份,全国各大院校开学,郭小妹轻装上阵,背着小书包,兴高采烈走进矿业大学的校门,迎来了自己的大学时光。
    因为学校离家不算太远,二十分钟左右的公交车程,所以她依然在家里住。
    对于她是如何收到录取通知书的这一点,外人还不太清楚,因为郭永坤早有意让家人隐瞒了郭小妹的高考分数,但寥寥几人,真是大跌眼球。
    譬如郝家。
    郝进步私下找到郭永坤,就一个劲儿抱怨,说你有这路子,怎么不帮忙把桐桐也搞到大学去,还骗她去给你打工。
    这话说的……郭永坤那叫一个委屈。
    “郝叔,我之前可问过的,桐桐她自己说不想读。”
    “诶~这个臭丫头!”
    十月份,工厂招工结束,老王正根据郭永坤提供的培训资料,挑选管理,对所有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养。
    譬如十名司机,厂里出钱,送他们去学驾照。
    当然,肯定签订了劳务合同,接受这项培训后,必须在工厂干满五年。
    倒也没人拒绝。
    十一月份,郭永坤按照需要,拜访完了市里的所有材料供应商,最终选定了十二家,并签订供货协议。
    事情很顺利,因为郭永坤主动提出不拖欠货款,那么对方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。而他们要履行的义务就是,必须按质按量的供货。
    这一点很重要。
    早前就说过,这年头挂靠工厂就是后娘养的,国营工厂大多瞧不起,就算合作,以次充好的例子也屡见不鲜。
    十二月份,工厂开始试生产,根据欧阳啸提供的技术参数和饮料配比,由老王和郝桐桐两名技术骨干牵头,历经二十五天的不断尝试,终于使生产线顺利运行起来,并生产出第一桶健力宝汽水。
    是的,一桶。
    因为没东西装。
    鬼哥的灌装线生产线还在紧张调式之中。
    反正郭永坤已经给他下了最后通牒,过年之前必须搞定,否则将会影响自己的大计划。
    1984年到来。
    这是继往开来的一年。
    一位老人,将会在新年伊始,完成自己的第一次南巡,从而造就出一个全民经商、争相注册公司的年代。
    随后便会引来共和国历史的第一次“下海”潮,在这样一个年份里,人们思想意识彻底发生改变,社会上将慢慢出现一些段子,譬如“手术刀不如剃头刀”,“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”等。
    赚钱,赚钱,除了赚钱外,人们似乎已经无需其他了。
    而郭永坤,也准备下海了。
    一月二十四日,一篇关于鹏城特区的报道刷遍全国各大报纸,其上还有那位老人的题词。
    内容震撼人心,字里行间里无不都透露着,我国将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绝不动摇,并且还昭示,一个月后,国家将对外开放14个港口城市。
    举国沸腾!
    同日,郭永坤向纺织二厂递交了“停新留职”的申请。
    无错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