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 [白芍川芎]追寻 阅读至0%

第65章 [白芍川芎]追寻

书名:爱妃予我手术刀 作者:繁华歌尽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7-04 04:51
    夜宴初上,桑菊竹林。
    除去朝堂上的冠冕玉笏,众人把酒畅饮,好一派其乐融融,薛妙妙坐在当中,听着他们高谈阔论,实是异类。
    谢丞相似乎对她格外关照,将她引荐于人,并盛赞其医术精湛。
    自是引得满堂相敬,有人端了酒过来,尉迟恭心知薛妙妙酒量极浅,便委婉地替她挡了几巡。
    从江南运来秋蟹上了桌,蟹肥酒黄,味美鲜嫩,好宴正欢。
    谢丞相乃是极其考究之人,每人面前分了一副吃蟹的器具,分食蟹肉,显得无比优雅。
    自顾自地品着美味,薛妙妙一双耳朵还竖着,不自觉地将他们之间的谈话听去。
    不觉中,已近亥时,但见众人却毫无散去的迹象,似乎看出了她的疑惑,尉迟恭轻声附耳道,“丞相府的夜宴,经常是通宵达旦,必要畅快才行,更何况明日早朝休沐,你且安心坐着便是了。”
    薛妙妙的生活作息一向十分规律,这会子已然眼皮打架,精神头全无,而坐在对面的新贵赵棣,此时正与谢丞相高谈阔论,推杯换盏。
    说起来,谢相礼待下人,当真是没有任何架子。
    难怪他党羽众多,便都是诗酒宴上的雅客。
    尉迟恭饮了不知多少酒,但神态仍然清明,谈笑风生,不见醉态,温热的酒气弥漫在侧,他问,“为何谢相会选中你?”
    薛妙妙摇摇头,剔出蟹钳里的小块肉,放入口中,“谁知道呢,说是谢我照顾谢贵妃的胎。”
    尉迟恭闻言,淡笑出声,一双温润的眸子却注视着她的一举一动,嘴上虽然不说,但却十分怀疑薛妙妙来相府的意图。
    这,可会是陆蘅变动计划,安插的另一枚棋子?
    许是目光凝视地有些久了,薛妙妙转头,在满场喧嚣中低声问,“你,究竟是那边的人?”
    却并未得到任何回答,尉迟恭笑的风雅,令人猜不透用意。
    不多时,薛妙妙忽然浑身泛起了痒,开始只是耳后有些,她轻轻挠了挠,片刻之后,痒便蔓延到肩头往背部去。
    难耐至极,尉迟恭看着她强忍着坐立不安的样子,便随口关切了一句。
    从不知道自己对海鲜过敏,怎么今日就突然发了病?
    只好提前退席,谢丞相并未多问,给她留足了面子。
    薛妙妙一路回了房间,要来了薄荷叶和白芷。
    将门锁好,这放下帘子,脱了衣衫拿温水湿毛巾擦拭皮疹处。
    就在大意之时,岂料婢子忽然推门而入,惊得她猛地裹上衣裳,好在只是背对着,应是看不真切。
    却不知,那婢子眼尖,已经恍然看清了蝴蝶骨上一晃而过的刺兰!
    伺候周到地将所要之物放下,就识趣地退开了。
    片刻之后,远在水榭之上的谢相,已然得到了确定的答案。
    薛妙妙,的确就是自己当初遗落在凤凰谷中的女儿!
    因为“过敏”一事,薛妙妙得以脱身,便想着暂住一宿,明儿一早就赶回怀庆堂,帮秋桐和陶伯打理事务。
    奈何眼见月色上梢头,可就是睡意全无。
    将白日里的事情一桩桩梳理清楚,她已然做好了心里建设,即便谢相当真是自己的父亲,也断不能因此要挟,逼迫自己做违心之事。
    隔壁传来声响,有门轻轻开合。
    许是木制的墙壁,隔音效果并不很好,渐有声音飘入耳中。
    仿佛是尉迟恭在说话。
    片刻之后,有人应答,薛妙妙猛地坐起来,竟是谢丞相的声音。
    本就盘桓在心头的疑惑,驱使着她一步步走过去,附耳在墙壁上。
    “我已派人查明,孙伯勇,乃是当年徽州一案中孙文史的遗孤…留此人在,后患无穷,还望谢相三思。”
    心头剧烈地跳动着,为何尉迟恭会向谢相高密,他难道不该是表面应承的么?
    良久,谢相淡淡一句,“如此,徽州地界,是该动手清洗一番了。”
    再然后,就传来尉迟恭的笑声。
    对话戛然而止。
    听到门响,薛妙妙赶忙躺回床上,似乎有人往屋内探看,好在灯烛熄灭,黑暗一片。
    --
    第二日清晨,薛妙妙若无其事地出了丞相府,以医馆中有事务在身,拒绝了尉迟恭的邀约,独自往家赶。
    实则,回去收拾了一下行头,便驱车去了兰沧王府。
    原在百里之外的陆蘅,应该还不知道尉迟恭可能已经出卖了他的事情,她必须将消息传递出去,越快越好。
    此时,心里唯有这一个想法,反倒是将之前的事情抛出脑后。
    薛妙妙还没有意识到,自己已经对陆蘅的事情上了心。
    王府里面,随侍的武卫都已经随兰沧王去往大营执行任务,至今未归,询问管家传信事宜,他便道因近来秋雨连绵,河堤涨水,最快的加急信件,也要隔三日才能送到军营。
    恐怕是来不及了,谢相的人一定会尽快动手,以免夜长梦多。
    陆蘅让自己大费周章地救孙伯勇,如今又委以重任,定是可用之人。
    若被谢相动手,后果不堪设想…
    辞了王府,薛妙妙灵光一闪,马不停蹄赶往傅明昭的家中。
    当还在睡意朦胧中的傅明昭被迫与薛妙妙一同驾车驶出建安时,他仍在不满地嘀咕,“究竟是何大事?问你也不说,可是连我也信不过?”
    薛妙妙插科打诨,就是不入正题,让傅明昭心里挠的痒,却也无可发作。
    心知将军看中薛妙,必有他的道理。
    百里路途,说远不远,若天气晴好,大半日也就赶到了。
    但奈何近来秋雨绵绵,大营与建安隔了条蟒河,正值水涨。
    两人蹉跎了几个时辰,才高价请摆渡人将他们二人送到河对岸。
    一路迎风沐雨,来到营地时,已经是日暮时分。
    傅明昭有令牌在身,一路通行。
    此处和玉门关大营规模不相上下,军营肃穆,沉沉有序。
    铁马金戈之中,两人已经来到了内场。
    正在操练,不敢靠的太近。
    隔着浩浩荡荡的士兵围成的铜墙铁壁,薛妙妙抬眼,便见天边层云之下,有一人策马高高立在烽火台上。
    一身银白甲胄,头戴盔甲,正在特训三军。
    只见他长弓在手,冷冽的声音犹如傍晚夹杂着雨丝的风,带着锋利的弧度。
    所有人,都在他的掌控之中。
    不多时,他弯弓搭剑,微微侧头,寒芒卷着呼啸的风声,离弦如风,刺破长空。
    精准地射入十丈之外的草人额心!一箭重地!
    从前只见过他用剑,此时的陆蘅比平日里很带着肃重的威凛,令人望而生畏。
    犹如天神,也许,他这样的人,生来便是属于刀锋战场。
    再次搭弓,箭心瞄准过来,却缓缓指向了薛妙妙的方向。
    烽火台上,栅栏之外,两人隔着一段距离,四目相接。
    陆蘅脸上的肃杀有一瞬间的消退,定了定神这才恢复如常。
    那一刻,薛妙妙竟然觉得自己,随着他的动作而心弦轻动。
    许久之后,天幕已然完全黑了下来。
    繁星满天。
    沙场烟云散去,陆蘅取下盔帽,沉步向她走来。
    眼前小人儿一身落拓,颇有些狼狈,可见路途辛苦周折。
    陆蘅转头看了傅明昭一眼,他当即便道,“是薛妙说有急事,非得让属下带他来不可…”
    “是我说的,不怪他。”薛妙妙连忙应承下来。
    陆蘅终于缓和了语气,“随本王入帐再谈。”傅明昭刚抬步,他便接着道,“明昭去外营督查,不必跟来。”
    望着两人穿过人群的身影,傅明昭深深觉得自己将要被将军遗弃了…
    暖帐之内,将她安置在软榻之上,又命人温了姜汁送来,将她一身寒气驱散了,这才坐下来谈话。
    此时屏退众人,陆蘅也换上了军中的常服,许久不见,望着他幽深的眸子,薛妙妙不争气地脸红了一红。
    原先准备好的一番慷慨激昂的说辞,都在他铁骨柔情的攻势之下,消解了一半。
    拿来干净的衣裳,陆蘅便将她拉了过来,放在膝头上,伸手便去除衣,“妙妙可是不气了?”
    一面制止他作乱的手,一面防备着有人进来,“我…我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给将军说的。”
    说话间,已经剥落了染尘的外衣,陆蘅在她背上吻了一吻,然后才套上新衣。
    这一个小动作,又惹得薛妙妙浑身一颤。
    但反应过来时,男人已然正襟危坐,好一副君子派头。
    将事情经过叙述了一番,原以为他会勃然大怒,但意外地,陆蘅反而十分平静。
    听完她略显得杂乱无章的叙述,竟然勾起唇角笑了一笑,那冷峻的模样带着一丝狡黠,当真是妖孽至极!
    “妙妙是在关心本王。”他清淡一句。
    薛妙妙一头雾水,“啊?”
    又紧接着摇摇头,怪他抓不到重点,便又重复了一遍。
    陆蘅已然斜倚在青石案边,把玩着一把玄铁弯刀,笑的春风得意,“看来在妙妙心中,本王要比尉迟恭重要许多。”
    终于,薛妙妙忍不住了,站起身走了过去,“将军究竟有没有在听…孙伯勇有危险,谢相预备动手了…”
    然而话音未落,却被他长臂一舒,捞进了怀里。
    这姿势,委实太过暧昧。
    薛妙妙的脸就贴在他耳鬓上,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闪闪的,带着清纯的魅惑。
    “事态发展,正如本王所料。”他回答的那样轻描淡写,仿佛在说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。
    但薛妙妙的心里却冷了下来,联想到他自编自演行刺诬陷之事,再看眼前男人冷峻深邃的面容,不禁从心底里升起一阵寒意。
    原来,到底是自己多虑了。
    这个男人,早已将一切掌控,哪里需要她多费心思。
    只怕自己这点小谋算,在他面前,根本不值一提。
    忽然颓丧下来,一腔担忧,也消散无踪。
    陆蘅将她往怀里拉了一寸,“怎地又不高兴了?”
    垂下眼眸,“赶路一日,肚子饿了。”
    陆蘅的手,已经爬上她的腰间,“分别了许久,本王也是饿的紧了…”
    薛妙妙还没明白他的意思,已经被他攻占了领地…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