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1章 征途漫漫 阅读至0%

第241章 征途漫漫

书名:警中剑 作者:黎九天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6-29 18:19
    飞机终于降落在中国的大地上。
    途经中转站,还是异国他乡,心里总有些不适,当飞机降落时,看到中国五星红旗,心里坦然自在。
    空中飞行,一路上静坐,身体确实有些疲乏,但是任务还没有善始善终地完成,姜山依旧精神抖擞。
    贾真富一行也乘坐同一航班,即使在中转站,互相也没有碰面。
    减少活动,姜山故意给贾真富一份意外,只是让三位小伙子盯紧目标。
    自己乐得清闲,戴了顶旅行帽,加了付变色镜,也就一路同行回国。
    贾真富没有想到,也难想到,他们被遣返回国,幕后有操纵者。
    当姜山接到胡培法的电话时,还是忍不住问了句“怎么弄的?”
    好奇心,是人类的本性,更是警察的怪癖。
    “举报有移民倾向,并提供少许证据就行了。”
    胡培法轻描淡写,颇有玩味,不想夸大自己的功劳,他没有提到自己在拉斯维加斯的人脉关系。
    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人脉资源,只举报,让移民局这么快受理,并马上办理,绝对不可能。
    姜山猜测得到胡培法混江湖的老道与圆滑,游走于法律与社会之间,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,密不可宣的杀手锏。
    一切照计划,圆满顺利。
    这就足够了。
    姜山让三位小伙子紧跟在贾真富一行的身后,下了舷梯,自己则稍后,打开了手机。
    电话及时打了进来,他联系的当地接机人员已经在出口处等候着。
    目前,安排当地人员前来接触贾真富,只有作为稳控人员出现,不能采取任何措施。
    姜山提上自己最轻便的行李,随着人流出了机场。
    他的旅行帽和墨镜没有舍得扔掉,还不想惊动贾真富一行,毕竟机场里人员混乱。
    当贾真富一行出了出口,立即有人迎了上来,领头的人与贾真富相熟,互相握了握手,显得十分友好。
    贾真富开始还一愣怔,觉得与熟人是偶然相逢。
    当他被邀请上车时,才感到不对头了,四下打量身边的人员。
    此时,停车场上与他在一起的人不多了,除了他的队友外,还有两伙人。
    一伙是他的老熟人,当地镇上的副镇长,带领着七八个精壮小伙子。
    另一伙,就是离他们不远的四人,领头的扣顶旅行帽,戴付墨镜,正是姜山。
    他正感到眼熟,猜测是谁时,姜山摘下墨镜和旅行帽,向他挥了挥。
    微微一笑,做了个OK手势。
    姜山就转身带着三位小伙子离去,远处停着一辆挂着O牌的中轿车。
    一位穿白衬衣的警监正在车前等候着,正是胶东省公安厅的办公室主任。
    因为联系稳控贾真富的需要,姜山联系了胶东省公安厅。
    通过他们联系的当地党委政府,做好稳控工作。
    近年来,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工作中,充当着主力军,不管涉及到政治、经济,还是当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,都责无旁贷。
    姜山协助稳控住贾真富,解除了可能影响胶东省一方稳定的潜在隐患,当地公安机关负责接送一下也是礼节上应该的。
    然而,机缘凑巧,姜山将到胶东省公安厅工作的消息也如风一般,无孔不入地传到了胶东省公安厅。
    当今信息传播快,除了手段多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,就是人们社交太频繁,加上组织上的保密措施不够严密。
    开始,姜山还觉得组织上保密不够,但是自己原来工作的组织部门,对自己的各种考察,审计,公示,早就沸沸沸扬扬的,没有不知道的。
    根本就没密可保啊。
    既来之,则安之。
    这也算是一次随机的意外考察吧!
    胶东省公安厅的办公室主任姓姬,典型的胶东大汉。
    当时姜山在胶东省警察学院接受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相关培训时,姬主任曾经陪同厅长前去慰问过。
    因为姬姓特殊,姜山一次就记住了。
    他的名字也蛮有味道,姬晓飞,与原来的国家要员只有一字之差。
    “哎哟,欢迎姜厅长光临胶东省。”
    姬晓飞主任热情得体地迎向前来,与姜山握手,并接过姜山手中的小行李箱,转手就交给身边的一位助手。
    姬主任的助手年轻帅气,透出足足的文气来,修养极好,标准的秘书人才。
    “姬主任,你好!”
    姜山与姬晓飞握握手,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种领导的状态。
    造成这种心态的原因,也与姬晓飞称呼他厅长,并表现出来的过度尊敬有关。
    再过些时日,姜山赴任,姬晓飞虽然身为胶东省公安厅党委委员,办公室主任,也需要随时随地以他为核心,搞好全面服务了。
    此时,姬晓飞还代表着胶东省公安厅党委,前来迎接友邻省公安厅的领导,算是对等接待,规格不算低。
    “官本位思想作祟啊!”
    姜山自己腹诽一句,握过手,拉着姬晓飞主任一同登上了中轿车,其他人放好行李,才依次登车。
    按照接待日程,先去安排好住宿,然后,由胶东省公安厅的现任厅长陪同吃饭。
    自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,陪餐也都简单多了,减少了不少的繁文缛节,倒是宾主轻松自在。
    一般接待,就在内部接待场所。
    省公安厅都有着工作需要的规范接待场所,接待标准与能力都不低。
    内部接待的标准是固定的,接待场所稍加补贴,菜品也只能以清淡为主,荤腥不过加些海鲜与鸡鸭之类的,其它的奢侈品绝对上不了桌面。
    当然,按照规定也不允许上桌。
    胶东省公安厅现任厅长是位大胖子,姓魏,自称胃口好。
    能吃也能喝,更能干。
    当年,姜山曾经与他一起参加与全国公安战线的英模表彰大会。
    接待标准里没有酒水和香烟等,魏厅长自己带着当地产的高度酒和香烟,还有着发票。
    “自己的工资买的,聊表心意。我快到点了,就等你老弟来接班了,这点心意必须有。”
    魏厅长人胖,也豪爽。
    他打开酒,自己包了一瓶,另瓶递给姬晓飞。
    “这一瓶是我的了,其它的,你们随意。晚上空大,慢慢喝,能喝多少是多少。”
    他掏出香烟来,是十元一包的当地烟,举着礼让了一圈,没人接,就顾自点了。
    他自嘲地说到:“你们的习惯好,我这个老毛病了,不管人前人后地抽烟,实在是不礼貌。好在没有多少天,就可以回家独自享受了,不再影响别人。”
    “呵呵,这都是当年为了跟老乡打成一片,养成的毛病,不管什么样的烟都能抽上几口。”
    魏厅长很陶醉讲过去的事情,姜山也闻听过他的事迹。
    完全是从基层刑警,一步步爬上来的高级警官,经验丰富老到,吃苦耐劳也是出了名的。
    他愿意讲过去的事情,正中姜山下怀,借机了解一下胶东省公安战线的生动事迹也好。
    守着活教材,不认真请教学习,那才是损失呢!
    这就有了接班的准备了?八字还没有一撇呢!
    姜山自责着,却是认真听起来魏厅长酒过三巡后的叙谈。
    “我的回忆录,就从刚调到胶东省公安厅开始写起,之前的采取倒叙或者插叙……”
    姜山的思绪,随着他的讲叙,也回到了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历程中。
    漫漫征途,就这样一步步走过了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