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章 苦衷 阅读至0%

第59章 苦衷

书名:鉴宝大师 作者:陈由己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6-19 12:45
    张志敬一脸懵圈,尚未反应过来。
    只听叶天生怒斥的话语,如同狂风暴雨一般连绵不绝,猛烈袭来。
    “张之洞一生为国为民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!”
    “开学堂,兴工业,推革新,抗外敌!”
    “如今却出了你这种变卖祖宗之物的后代子孙!”
    “若张公泉下有知,必定疾首痛心!”
    “你!”
    “败坏门风的混账东西!”
    叶天生高高在上,指着张志敬的鼻子。
    张志敬神情错愕,惊惧不定,像极了被大人训斥的黄口小儿。
    旁人看在眼里,心中则是大为惊讶。
    他们不是没看过别人教训过晚辈。
    但是,从未见过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,反过来对一个六旬老者这般不留情面的说教。
    偏偏他们听上去,又感觉骂得很对。
    字字诛心!
    无懈可击!
    历来变卖祖业的败家子,最是让人看不起。
    特别是张志敬这种先祖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。
    “我……”
    张志敬张了张嘴,似乎打算辩解。
    随后,他浑身一震,一拳捶地,突然嚎啕大哭。
    “该死的网贷!”
    “害了我儿子,更害了我一大家子。”
    “万恶的套路贷,利滚利,仿佛是个无底洞。”
    “我把房子抵押,变卖家里所有的东西,依然填补不了。”
    “难道那群畜生真要把我全家逼上绝路吗?”
    叶天生默默听着张志敬的自白,冷声质问。
    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”
    张志敬抹了下眼泪、鼻涕,接着把内情一五一十讲出来。
    张之洞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,死后受谥文襄。
    尽管清朝覆没后,张家沦入销声匿迹的处境,但由于张之洞生前订立的家规极严,又秉持着书香门第的家风,后世子孙入仕当官也不少。
    祖上名声在外,福荫庇佑,行善积德,使得张家传承数代人,香火鼎盛,人才济济。
    差一点的,也就是像张志敬这种做到大学教授。
    虽不是大富大贵,却也是衣食无忧。
    俗话讲得好。
    富不过三代,穷不过五服。
    到了张志敬儿子这一辈,算是耗尽祖上所有的福荫。
    本来他儿子再不济,也是重本毕业。
    只要安分守己,加上他这位大学教授的人脉关系,往后日子过个小康不是多大问题。
    不料,互联网经济的极度膨胀,畸形发展,延生各种各样歪门邪说。
    诸如一个亿的小目标。
    能做996是一种福报。
    大肆鼓励年轻人创业,诱导年轻人超前消费,透支未来。
    如今的年轻人,有几个不是背负一大笔债。
    张志敬的儿子同样受到蛊惑,毕业后不去上班,而是想着创业发大财。
    加盟一个不知是啥牌子的奶茶店,让张志敬儿子赔了几十万。
    后来,他又听信炒虚拟币,又是亏个血本无归。
    没钱了,张志敬儿子就沾上满是套路的网贷。
    现代社会的网贷,实际上就是旧时高利贷的变种。
    以前高利贷常有九出十三归。
    顾名思义。
    比如你借一百块,到手只有九十,可到你还钱,就变成一百三十块。
    而现在的网贷,一旦批款下来,平台先收一笔数额不小的手续费。
    利息明面上是低至几厘,但里面隐藏的套路不知多少,令那些急需钱的人防不胜防。
    部分黑心网贷,综合算下来,费率竟是高达百分之四五十。
    许多刚出社会的年轻人,一方面社会经验少,另一方面偿还能力有限,而且自制力不强,导致债务犹如滚雪球一般,越滚越大。
    大多数人都会走上以贷养贷的穷途末路。
    贷了这个平台,拿去填另一个平台,最后滚到天文数字,再也填补不了。
    一套流程化的催债模式随之而来。
    呼爆亲朋好友的电话,发送各种威胁的信息,闹得人所共知,彻底将你推进深渊才能罢休。
    扛不住了。
    要么跑路,要么跳楼。
    其实,以张志敬的家庭条件,家里又只有一个独苗,也能勉强填得上这笔钱。
    况且,张之洞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,深得慈禧太后的宠信,时常获赏。
    一百来年,经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荡,遗失了不少奇珍异宝,但是有一件御赐的宝贝躲过重重劫难,保存至今。
    只要儿子开口,张志敬再不愿意,也只能拿出来。
    谁知好死不死。
    张志敬的儿子非但瞒着不说,反而把这件宝贝偷了出去,找个典当行当了一笔钱,然后跑到境外的赌场,打算搏一把。
    结局如预料一样。
    输了。
    还欠了高达五百万的赌债。
    如今对方控制住张志敬儿子,要求张志敬一个星期把钱还清,否则准备好收尸。
    “不争气的畜生啊!”
    “我的房子是大学分配,抵押不了几个钱。”
    “我和老伴的棺材钱全拿出来,也根本还不完。”
    “本想把祖传之宝赎回来,卖掉的话,应该勉强可以。”
    “可是,唉……”
    张志敬摇头叹气。
    那件祖传之宝价值,根据他的估算,肯定不止五百万。
    只要能卖掉,就能还上那笔钱。
    可张志敬去找典当行,说要把那件宝贝拿出来找专家鉴定。
    显然,典当行绝对不会答应。
    人家明知道你这件东西的真实价值,巴不得快点过了赎回期,这样就能归典当行所有。
    无论张志敬如何哀求,典当行硬说这是行业的规矩,死活不答应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张志敬唯有另寻办法。
    于是,他一边联系买家,一边找专家证明那件宝贝是属于张之洞的。
    但只凭一张信笺上的图章,就让专家鉴定出真伪,还要追本溯源。
    一众专家听了,直接下逐客令,认为张志敬是故意来捣乱的。
    哪怕你能给实物拍张照也好,就一张图章想让人说个八九不离十。
    多会编故事的作家,也不敢接这活儿。
    要是一不小心打眼,人家干鉴宝这行,也没法混了。
    当然,也有不少所谓的专家,装模作样的瞧上几眼后,口若悬河讲了一大堆有的没的废话。
    完事后,他们心安理得赚个几千块鉴定费,便把张志敬随便打发。
    有本事的专家不敢接,没本事的只想着骗个鉴定费。
    令那些有意的买家望而却步。
    整个江北市敢鉴定,也有本事鉴定的,屈指可数。
    张志敬托了无数关系,好不容易找上省博物馆的前任馆长马修贤。
    可换来的也是一场空欢喜。
    “大师,您一定要帮帮我,不然我一家大小……”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