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一两黄金一块砖 阅读至0%

第35章 一两黄金一块砖

书名:鉴宝大师 作者:陈由己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6-19 12:45
    “几位好走。”
    方雄弓着腰,毕恭毕敬,额前冷汗成珠,却是不敢张手去擦。
    一直目送叶天生离开,他才沉重的长吁一口气,随后筋疲力尽的瘫在沙发上。
    而旁边的韩雷见状,犹豫了许久,终于提起胆问道:“雄哥,您这是怎么?”
    方雄摇头苦笑:“韩老弟,让你看笑话了。”
    他知道韩雷心里在想什么。
    以他方雄在江北的威名,居然还要低头哈腰。
    甚至不惜自残一只手。
    方雄没立刻解释,而是挥手,让手下们退去,并且吩咐把范子豪送到医院。
    最后,偌大的大厅,只剩下方雄和韩雷。
    方雄拧开一瓶红酒,灌了几大口,才缓缓开口道:“老弟,你跟我结识多年,知道我怎么从一个终日打打杀杀的街头小混混,爬到今时今日的位置吗?”
    韩雷摇摇头,表示不知。
    方雄沉吟良久,重重吐出两字:“凌家!”
    “凌家?”
    韩雷口中嘟囔着,接着似乎联系到什么,登时神色大变。
    “江州凌家?!”
    “不错。”方雄点点头,眼中闪过一抹惧怕,“明面上,赵本岭是江北富商,其实他只不过是一个负责打理的仆人。”
    嘶!
    韩雷顿感脊梁骨涌上一股寒气。
    明明大厅内热烘烘的,但他觉得自个仿佛置身于北国冰窖中。
    江州凌家。
    绝大多数的升斗小民,或者不了解,又或者根本没听过。
    可在江北市真正的上流圈子,对这个江州省底蕴深厚的世家大族,则是讳莫如深。
    凌家族人众多,横跨军政。
    像方雄这种所谓的大枭,根本不敢招惹凌家这种庞然大物。
    最令韩雷为之震惊的,江北市声名赫赫的赵本岭,竟然只是凌家一个台前负责打理的仆人。
    这时,他又联想到惊人一点。
    “连赵本岭都要视作贵宾,难不成那个小子……”
    方雄正色的警告:“嘘,今天的事不要声张,有些东西最好烂在肚子里。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喧闹的街边。
    停靠着一辆典雅的劳斯莱斯。
    路人经过,不时艳羡的偷瞄几眼。
    “少卿,我还有事忙,你先回家吧。”
    叶天生匆匆拜别,便钻进车厢离去。
    林少卿愣愣遥望,直至车尾消失在街口。
    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愫,弥漫于心间。
    渐渐地,叶天生在她心中的形象发生了改变,并且是巨大的。
    突然间,杨雪惊讶的说道:“哇塞,赵本岭亲自派人来接,市长也未必有这种待遇吧。”
    小芬接话:“看不出来,少卿的老公这么有本事。”
    杨雪拉了下林少卿,谄媚的说:“少卿,改日有空,我请您们去四海酒楼吃饭。”
    不料,林少卿猛地甩开她的手,冷脸回道:“不必了,我俩没什么好聊的,以后大家不要联络,同学情谊,今日断!”
    讲完,林少卿上车,猛踩油门而去。
    杨雪懊悔不已。
    不是为了这段同学情谊,而是因为无法通过林少卿,跟城中富豪攀上关系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南秦山。
    位于江北郊外,山中小溪蜿蜒,绿意葱葱,环境颇为幽静。
    山腰建有不少高端的别墅,能在这里置业的人家,基本都是江北一等一的大户人家。
    毕竟,最普通的一栋别墅,售价也在一亿打起。
    车子一路驶入山间小道,不久后停在一个苏杭园林式的别墅前方。
    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,亭台楼榭临水而建,
    精致优雅,自然和谐。
    叶天生一进院门,不由暗暗称奇。
    一是此地灵气充沛,长住这里的人必然延年益寿。
    二是赵家大宅的风水布局。
    门庭旷阔,迎东而开,接紫气入宫。
    中央水池为核心,伴有假山,呈聚拢之状。
    池中锦鲤遨游,岸边栽种牡丹、铜钱草、君子兰等植物,俨然成了一个水准上佳的风水局。
    “叶先生,总算把你等来了。”
    赵本岭夫妇,一同在门前接待。
    叶天生负手而走,轻笑的点点头,便不再理会两人,而是径直往里面走,注意力始终放在宅中的布局。
    赵本岭两夫妇面面相觑,不禁感到一丝无语。
    这小伙子本事是大,但性情也是怪僻得很。
    为了宝贝女儿,他们只好紧随后头。
    “咦!”
    叶天生注意到正厅前,有一条直直的石阶,铺设的地砖有些特殊。
    地砖是长条状,中间窿空,而砖面上都有波浪似的水纹线。
    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厅门前,那里单独镶嵌一块金黄色的巨大石砖。
    叶天生快步上前,低头打量这块独特的地砖。
    表面光滑细腻,油润如玉,略带金黄色。
    叶天生脚尖轻轻敲了几下,声音铿锵有力,低沉浑厚。
    “原来是苏州御窑金砖。”
    身后的赵本岭闻言,表情惊讶道:“叶先生,你能看出这块砖的来历?”
    叶天生淡然一笑,缓缓道来。
    “苏州御窑金砖,属于宫廷特供之物,主要用于紫禁城铺设。”
    “这种砖烤制过程极其繁琐复杂。”
    “其经过取土、炼泥、制坯晾坯、烧窑窨水四个大步骤,共计29道工序。”
    “一项最简单的取土,包括掘土、运土、晒土、敲碎、混水成泥浆、打磨、过筛,然后还要将这些土制成可用的黏土,去除里面的气泡,等到土能用时,已经过去了七个月。”
    “一块符合规格的金砖,总共耗时一年半的时间。”
    “对此,素来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。”
    “29道工序,要求极为严苛,凡有一道工序出来些许瑕疵,那就前功尽弃。运到京城的砖不合格,只要被报上去,那就是砍头的死罪。”
    “可是……”
    讲到此处,叶天生话锋一顿。
    赵本岭疑惑问道:“可是什么?”
    叶天生回答:“这种金砖不该出现于民间。”
    “在《明成祖实录》里有记载过,紫禁城建成之日,所有参与建造金砖的工匠全部毒哑,严禁烤制工艺外泄。”
    赵本岭闻言,轻笑道:“这块金砖本是紫禁城的,八国联军攻入皇宫,洋鬼子硬生生撬了好多块,偶然的机会,我买了一块回来。”
    叶天生听了后,不禁黯然神伤,
    一百年前的华夏,内忧外患,几近到了亡国灭种的悲惨境地。
    “想不到连一块地砖,我们都保护不了。”
    叶天生喃喃自语。
    同时,他心中立下宏愿。
    此生此世,他绝对不让任何一件华夏之宝落入外族手中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