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 汪曼玲 阅读至0%

第185章 汪曼玲

书名:尔欲我诈 作者:八月初六 本章字数:1018字 更新时间:2022-06-13 22:42
    郭管家发出了一声惨叫。
    原来陆禾并没有选择下车,而是抓住郭管家的衣领子,然后往前狠狠一撞!
    车第一排中间,是一个储物格。
    储物格里面放着不少的杂物,有水杯、烟灰缸之类的。
    于是郭管家的脸和那些杂物,就来了一个亲密接触。
    顿时鲜血迸流。
    陆禾动作敏捷,她一飘身,就从第二排跳到了第一排的驾驶位上。
    刚才陆禾已经看到了,车钥匙并没有拔,于是她打火、加油,一气呵成。
    保时捷强大的动力被激发出来,嚣叫着冲了出去。
    等到郭管家的那些手下发现事情不对,陆禾已经驾车跑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陆禾开着车转了好几个街道,然后找了一个胡同停车。
    虽然在心里面,陆禾很想把这车直接卖了。
    卖给收黑车的,打三折,还能卖几十万呢。
    但陆禾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。
    对方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人物。
    惹不起我还是躲得起吧。
    其实现在陆禾都有些后悔了,不该一时冲动打人。
    应该是假意答应,然后放鸽子才对的。
    哎,谁让这个老男人嘴太脏呢?
    陆禾下车,不理还在后面“哎呦”的郭管家,直接下车闪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沈寒时带着阿城回到了沈氏总部。
    进了办公室后,沈寒时告诉阿城,下午谁也不见。
    他要专心处理公司的文件。
    作为沈氏这么大规模集团的首席运营官,再加上公司总裁不在,那么他要处理的事情,真的可以用日理万机来形容。
    三点的时候,阿城脸色难堪地进来。
    手里拿着十几份文件。
    都扔在了桌子上。
    “那女人不签字是么?”沈寒时问。
    “对,一个也没签字。”阿城赌气地说。
    “意料之中。”
    沈寒时冷笑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任何公司,都有财务制度。
    越大的公司,财务制度越严格,越规范。
    可以这么说,在现代公司里面。
    第一,你是看不到一分钱现金的。
    全部都是走的电子账户。
    第二,不论是进一分钱,还是花一分钱,都要有据可查。
    公司的财务部,也是最核心,最实权的几个部门之一。
    就比如在沈氏来说,主管财务的,是首席财务官CFO汪曼玲。
    同时汪曼玲还兼任沈氏集团高级副总裁。
    在汪曼玲以下,还有两名财务总监。
    分别领导国内财务部与海外财务部。
    再以下,就是财务部长、财务主管等。
    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财务体系。
    沈氏任何的资金调动,都需要财务部门的同意。
    比如超过5000万,必须汪曼玲签字。
    超过1000万,必须总监签字。
    以此类推。
    他们不签字,哪怕就是集团总裁,也无法调动一分钱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当然还有一句话,要做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
    再严格的制度,也是人来执行的。
    比如沈知书在位的时候,他挥金似土、肆意挥霍,可都是走的公款。
    按照财务制度,是一分钱都不能动的。
    可谁又能去和沈知书较真呢?
    都是事后再做账。
    因为汪曼玲是郭萍的心腹。
    她当然不会为难沈知书了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汪曼玲这个女人很有能力,素有“财经铁娘子”的称号。
    关于她的传说很多。
    比如她之前是华京财经大学的教授,曾经创下一门毕业考试,90%的人都挂科的记录。
    比如她在国内外的很多财经刊物上,都发表了很多重量级文章,也因此被评上了很多显赫的头衔。
    她性格强势,如今年近50,还独身未嫁,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工作狂。
    她虽然年薪加上分红,每年的收入超过2000万,但为人简朴,从不佩戴珠宝首饰,也对名牌没有爱好。
    天天不是一身黑,就是一身灰,不苟言笑。
    同时对下属十分苛刻。
    曾因为一个女主管统计错了一个账目,足足被她骂了2个小时,都喝药自杀了。
    幸亏被抢救了回来。
    但知道了这事的汪曼玲不但没有任何的内疚,还告诉那个女主管。
    死了没有?
    没死的话,就回来加班……
    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女人,讨厌她的人,给她起了各种外号。
    比如“老处女”“梅超风”之类的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郭萍虽然狠毒,虽然小心眼,但基本的能力还是有的。
    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沈知书是一个纨绔子弟。
    败家子。
    所以不放心把集团都交给他,这才用高薪聘请了汪曼玲到沈氏任职。
    就是给沈知书看家的。
    所以她的待遇,在沈氏高层里面是最高的。
    同样是高级副总裁,她的年薪是苗凯的三倍。
    因此,汪曼玲对郭萍母子那是无比忠诚。死心塌地。

上一章 下一章

目录